想说的这个话题,最早还是看刘瑜的一篇文章,说五十步就该笑百步,意思是无论个人还是社会,进步一点就比不进步强,不能因为进步一点的人也有缺点,就和不进步的人拉平了。道理很简单,但在中国文化里,却浸满了混淆是非的浆糊。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梁惠王讲的大道理:一个在战场上败退五十步的战士,没有资格笑败退一百步的战士。
单从笑的角度,确实谁也不该笑话谁,怕死都是人的天性。但退五十步的人至少还犹豫一下,知道后退是不应该的,这就比扭头就跑的家伙要可取。
就像看到银行的钱,我也很想据为己有,但我不敢抢,我就是个好公民;有一伙人抢了,就是强盗。在街里看到性感美女,我也很想摸一下胸,但我没摸,就是好人,有人摸了,就是流氓。WG时期有“很斗私字一闪念”之说,就是你想了,和他做了,是一样该批判的。可见我们的革命精神是有很古老的传统的。
王朔在他的痞子文学里,无情地讽刺了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道貌岸然可恶,是因为虚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那些作家勾引文学女青年的方式,要比小痞子见到美女就腆着脸说:“嘿,小妞!跟哥们儿玩会儿吧?”要文明的多。道貌岸然比公然无耻强,就像媚雅比媚俗强一样。
我想说的意思,胡适早就论述过:“我曾经用一个比喻来说庄子的哲学:譬如我说我比你高半寸,你说你比我高半寸。你我争论不休,庄子走过来排解道:“你们两位不用争了,我刚才在埃菲尔铁塔上看下来,觉得你们二位的高低实在没什么分别。何必多争,不如算作一样高低罢。”庄子这种学说,初听了似乎极有道理。却不知世界上学识的进步只是争这半寸的同异;世界上社会的维新、政治的GM,也只是争这半寸的同异“。
现在国人喜欢说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在我看来不过是一锅浆糊、一团雾气。国人所鼓吹的儒释道,混在一块,就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浆糊思维:不讲逻辑、模凌两可、不求甚解、不争长短,稀里糊涂。
儒家是用道德衡量一切,因为是一个德行,所以五十步不能笑百步;道家是拒绝逻辑,玄玄乎乎,说来说去就是想告诉你,这世上的事都是弄不明白的,也不要去弄明白,然后,你就对了。中国的文化是由一系列小故事组成的,故事很引人入胜,但却经不起推敲。西方哲学读起来晦涩难懂,都是为了逻辑的严密自洽。以前我发现少数民族的诗歌文学,都是把人比作雄鹰、骏马什么的,这和我们的小故事一样,都属于幼稚的文化。
有了儒、道这两个本土思想,外来的思想都被改造得不成样子。
佛教原本是一个逻辑性、思辨性很强的宗教,到了中国,发展出禅宗,不再按逻辑去思维,把深刻的思辨弄成了脑筋急转弯,用小聪明糊弄人。所谓顿悟,就是问题的答案,你可以天马行空地随便想,玄玄乎乎弄一个结论,好像开窍了,其实问题根本没解决。这就是鸡汤文化的先驱,唯一的好处是贡献了如今那么多看大师的幽默段子。
辩证法应该是很高级的思想方法,但到了中国,就变成了人们不去思考、不争是非的借口。中国人对待宗教、迷信,以及所有“别人说的”东西,都是抱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态度。这看似很聪明,实际上是放弃思考的偷懒行为,或者说为自己搞不懂的事情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对于不明白的事情,爱面子的中国人总是羞于说“我不懂”“我没研究过”,而是给自己找个理由。
中国式辩证法往往是这两句:“事情不能那么绝对,都是相对的“”哪有什么对错,事情都是变化的”,然后思考就此终止。这常常让我无语,觉得还不如对一头猪讲道理,猪会诚实的说:“老兄,你讲的这些我不感兴趣,我只关心吃。”
我喜欢向别人普及科学常识,指出一些迷信、中医、养生的不靠谱。其实一些人听不懂、不关心,也正常,但有些人却还振振有词地说,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意思是科学和那些伪科学一样,都存在争议,没有高下对错之分。
首先,科学允许争议,每一项科学发现,都要发论文,要有同行确认,无法被同行重复的发现,是不被承认的;而伪科学的特征之一是用模糊概念,避免别人考证测量。其次,科学承认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因此人们还在不断努力。但是科学不能解决的事情,伪科学更解决不了。就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现代医学还无法根治,只能缓解。很多中医广告却号称能根治,就纯属扯淡。
科学是有局限的,但却是最可依赖的手段。
无论是科学,还是社会,还都没有终极真理,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目前最好的理论和方法,不能因为有局限,就否认一切,模糊是非。
中国的现实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和40年前比,已是天壤之别。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进步,只是抱怨,甚至怀念那个火红的年代时代。这就是不会加减法,哪多哪少不知道。他们不知道,国家只有不断开放,融入世界,才会更好。
而不是往回走。
这样的加减法,无处不在。在职场,有人总是抱怨领导不用他。当你指出他的问题时,他总能找出别人也有的缺点。事实上,和他一样无能或无德的人,被提拔的,有,但属极少数;其他被提拔的,也有缺点,但和他比起来,少得多。自己的一堆缺点和别人某个缺点不是等价的。
人类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掌握了数学演绎、逻辑实证和概率统计等思维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必然是模糊不清的。
比如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听起来挺高妙,实际上是把人弄糊涂。已经得到的祸与福,几乎是百分之百;而由此带来的福与祸,概率却微乎其微。比如塞翁失马,丢了通常就是丢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一群马的可能性太小了,以至于没有意义。
换句话说,小概率事件和大概率事件,是没有可比性的。
这些模糊的思想只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时候能糊弄自己。比如,我们嫉妒有钱人,总暗暗希望人家倒霉,“福兮祸所寄”,对自己就算是一个安慰。其实,大部分有钱人还是快乐地享受着有钱的好处。中国有些传统思想,看着挺高妙,其实没什么意义。
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以证明不存在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爱情能用金钱来衡量吗?假设一个男人有一个心爱的女人,一个富翁欲占有,出一百万,男子不为所动;富翁出一千万,男子依然不为所动;那么出一个亿呢?
假设不考虑美女也是人也有情感,让我回答,我可能会动心,但是与那些为了一个赌局,或者为了巴结上司,就把老婆卖了的男人相比,我已经是好男人了。而那些无耻的人就此找到了无耻的理由:瞧瞧,他还不是和我一样!?
愤世嫉俗的人,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有黑色斑点的不是乌鸦,是喜鹊。
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善每增加一点,恶每减少一点,都是值得鼓励的。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不要轻易考验人性》,中心思想就是: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让友人在自己与利益中做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
据说某个国家对特工比较人性化的要求是,被捕后挺过24小时,以利于同伴撤离,24小时后,就不必忍受酷刑了,也没必要宁死不屈。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我们既不能要求别人完美,也不能因为做不到完美,进而放弃追求完美,甚至讽刺打击那些追求真善美的人。
相反,我们的官方宣传模范人物,总是弄得很完美,效果却是很差。
科学、个人、社会,都是通过不断地完善和积累,而走向进步的,虽然那个完美的终点还十分遥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