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三个目标:
1.提高演讲能力
2.像樊登一样一年读52本书
3.一个月学会Pr,每天学习一节课,每周做出一个案例。
请问,以上三个,哪个算目标?
答案是,只有第三个。
为什么?因为一个有效的目标,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个叫有场景。
第二个叫有抓手。
第三个叫有阶梯。
1.有场景
先说有场景。就是如果我达到了目标,要在某个地方能验证它;学会了一样东西,至少能在一个地方用。
比如,你的目标是提高演讲能力,那你放心,肯定提高不了。
为啥?因为没有场景。
你说,为了参加下个月单位的演讲比赛,我要提高演讲能力,你的目标一下子就有了场景,你就有动力了。
你的目标就是“在一个月之后,在演讲比赛上能拿到名次”为目标,来要求自己,你的演讲能力一定能提高。
这就是有场景的力量。
2.有抓手
定目标容易,实现目标很难,那怎么定目标,才合适呢?
必须要有抓手,也就是要有具体可入手的地方。
很多人定目标,就没有细节的抓手,比如每年读52本书。读什么书呢?怎么读呢?不知道。
因为没有实施的抓手,遇到一点困难,就很容易半途而废。
所以,抓手特别重要。比如,我跟着樊登读,每周六,听他解读一本书,坚持把他52本书全听完。
你看,这个目标就能变得可感知、可操作。
一般来说,当你在立一个目标的时候,至少要明确这么几个事:
第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第二,具体的执行动作。比如,我要读书,就是一个抽象动作。但你说,每周六听樊登讲书,这就是个具体的动作。
第三,执行动作的数量。比如我要多读书,就没有数量,要把数量定下来,比如每天读5页书。
第四,执行动作的完成度。从一开始就明确,到什么程度,这个动作算真的完成,避免糊弄自己。
这些就叫做“有抓手”。抓手的设计很重要,因为只有抓手明确,你才有前进的路标。
3.有阶梯
但一个好的目标,还得有第四个条件,就是有阶梯。
为什么呢?
我们给自己立目标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上来就立个终极目标,然后按时间和天数平分。
比如目标是一年读50本书,那就每周读一本。再比如,目标是提高英语,那就每天背20个单词,看一篇英文文章。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平均用力,是无法坚持的。
所以,一个好的目标实现过程,一定是要有阶梯的。第一层阶梯什么样,第二层阶梯什么样,要有不同,也要有递进。
比如,我们的目标还是要提高演讲能力,那这个目标就得拆分成几个阶梯:
第一层阶梯可能是,“熟悉演讲常用的几种结构”,先把最基本的结构整明白;
第一层阶梯胜利登顶之后,就可以踏入第二层阶梯,“写出一篇哪怕不完美的演讲稿”,先完成,再完美;
第三层阶梯是,“给朋友讲一遍”,写出来和讲出来,要求又不一样,同时
获得他人有效反馈,你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
第四层阶梯可能是,“请高手帮忙修改,让演讲更口语化、更通俗易懂、有意思还要有意义”,这就不仅要打磨稿子,还得练习表达。
发现区别了吗?
当你将目标拆分成几层阶梯,每登上一层,就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里程碑,就能收获相应的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每一层阶梯都是全新的挑战,都要用不同的学习和训练的方式,都能激发自己的探索精神,而不会像原来那样,每天都是单一重复,那不是在学习,那是在消耗自己的意志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好目标本身就能创造效率。
参考文章
脱不花《怎样制定更有价值的学习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