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搬家史

我的搬家史

作者: 越过浅丘 | 来源:发表于2023-08-05 16:37 被阅读0次

当年,父母在农村老家,辛勤劳作的成果就是每隔几年修一次房子;后来,我们在成都,上班的成果成了每隔几年搬一次家。

1995年夏天,我来到成都刚刚一年,结婚的时候竟然没想过婚后住在哪里,小两口拿着双方父母送的几千元钱先来了一场蜜月旅行。等到旅行结束,这才猛然觉得应该租一套房子住在一起。

第一次搬家:感谢小舅舅

第一次租房很失败:婚床已经搬进房子里,房东突然不出租了,让我们立刻搬走。

没办法,赶紧向在成都做生意的小舅舅求救。小舅舅很慷慨,将城东牛市口食品城二楼的房间让给我们。

房子一共两层,一层是商铺,大表嫂每天在商铺上班;二楼是阁楼,不足10平方米,一二楼之间有楼梯相通。

婚床无法通过楼梯,只好从窗户吊上去。结果,床边在吊的时候出现磨损。

老婆开玩笑说,新床还没用过就变成了破床,看来我们的婚姻前景不妙啊。

阁楼当然没有厕所,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端着痰盂去公共厕所清洗。

阁楼当然也没有厨房,早饭在路上随便找地方吃,午饭在单位上吃,等商铺关门了,再用气罐做晚饭。

所以,一下子就觉得必须挣钱了。

结婚半年,我们买的电视机依然放在纸箱里。纸箱被我们当成书桌,两口子下班后在纸箱两边一边坐一个,头对着头编书。效率最高的时候,一天可以手写一万字。

1996年,我们参与编写的《小学语文课课通》和《小学语文词语手册》出版,稿费接近10000元。

第二次搬家:感谢高中同学

1996年,我弟弟和妻弟大学毕业,都想留在成都。

两个弟弟在成都该住在哪里?

想来想去,还是别蹭房子了,自己出钱租房吧。

选来选去,最后在新鸿路菽香里找到一套32平方米的老房子,一室一厅,一厨一卫。

房租很便宜,一个月350元。

两个弟弟住在客厅,客厅和走廊之间用布帘隔开。走廊当餐厅用。

四个人在菽香里住了一年,其乐融融。或许是因为年轻的缘故,并没有丝毫吃苦的感觉。

一年后,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成都城南分到一套教师公寓,正好可以蹭房子了,我让两个弟弟搬过去和同学一起住。

现在想想,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单纯。我一直在心底里感谢老同学当年的慷慨大方。

第三次搬家:感谢房产处

1997年,我从企业报社调到总经理办公室,从报社的记者、编辑变成了秘书科副科长。

那时候,央企都有房产处。作为一名管理干部,单位自然要考虑分配住房。

老婆在城北天回镇教书,我所在的央企正好在天回镇也有生活区,房产处便在天回生活区找了一套房子。

这套房子很奇特,中间是走廊,一边是卧室,17平方米;一边是餐厅(同时也是客厅)、厨房、卫生间,也是17平米,合计34平米。很明显,走廊两边原本是两间办公室。

房子在一楼,虽然小,但却是我们在成都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肯定需要隆重装修一下。

花费3000元,用了三天时间,我把房子粉刷了一遍。

我们在这套房子里住了三年,一直住到儿子出生。

有一年,弟弟腰椎间盘突出,只能弓着腰走路,无法上班。弟弟住在客厅里,母亲到成都照顾弟弟。一家人到处求医,有时候去彭州,有时候去双楠。

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当然也留下很多快乐时光。

每逢有同学过来,我们最喜欢带着同学吃一顿豆腐宴,然后去植物园爬山。

第四次搬家:感谢父母、感谢大学同学

1999年,单位在城东五桂桥新修了一个小区,房价970元/平米。我具备买房资格。

同一年,老婆所在学校教师公寓出售(还是天回镇),房价400元/平米。老婆有资格买90平米。

想到城里的教育环境更好,而且,我们的钱连买一套房子都不够。最后,我们决定只买一套城里的。

那时候买房不能办理按揭,于是,除了父母支持一部分以外,只能八方借钱。

感谢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专程从外地坐火车送钱过来!

房子76平米,两室两厅,一厨一卫;客厅和次卧阳台相通,看上去很气派。房产处的人说,按照全面积计算,房子有90.3平米。

房子拿到手后,我开始借钱准备装修。

按照常规思路,客餐厅铺地板砖,卧室铺木地板。

为了省钱,找了一个下属单位的老师傅。没想到,玻化砖太沉,老师傅年龄太大,根本无法铺平整。谁也不会相信,我家的餐桌只要移动位置就得垫上纸板。

装修花了30000元,没地方借钱了,所以,买不起床了,只能睡床垫。

2000年5月1日,在儿子出生三个月之际,我们搬进新家。老房子退还给房产处。

第一次,我们有了可以传承后代的房子。房子共7层,我们住6楼,没有电梯。

第五次搬家:感谢市场经济

2000年前后,央企处境艰难,最热门的话题是下岗再就业,最伤心的事情是本月工资又发不出来。

2001年国庆节,在单位连续六个月不发工资之后,我办理了失业证,开始领失业救济金,自谋职业。

与此同时,成都一夜之间房价大涨,于是,我选择到房地产公司上班。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房产公司上班后,最大的梦想就是赶紧买套大一点的房子,否则,以后买不起房了。

2003年年底,成都进入排队抢房的时代。我在城北李家沱抢到了一套房子:多层洋房,单价2700元/平米,118平米,三室两厅两卫。

手里依然没钱,直到发年终奖了才去签约支付首付款,余款全部按揭。

爬够楼梯了,这次选择一楼。

2005年,新房到手,找了一家装修公司进行装修,花费60000元。

在新学期开始之前,我们搬到新居,儿子进入学前班学习。

儿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我们一直居住在同一个地方。

这次装修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多层一楼必须进行白蚁防治。搬家没几年,家里的木地板和衣柜下方,到处都被白蚁啃食。十年以后,被迫找专业的白蚁防治公司上门处理,然后重新制作衣柜、修补木地板。

第六次搬家:感谢自己

虽说距离地面一米二,但多层房子的一楼依然很潮湿。再说,整个社会开始普遍接受高层住宅。我开始琢磨,是不是什么时候也住一住高层电梯房。

眼看着成都的房价从两千多变成四千多,然后是八千多、一万多,我相信,想等着房价降下来太不容易,该下手就下手吧。

2017年年初,终于下定决心在成都西门茶店子抢了一套房。房价15800元/平米,六楼,四室两厅两卫。

还算幸运,随后不久,房价直接突破两万元。

2018年夏天,在考察多家装修公司之后,选择了一家市场规模最大的公司合作,装修成本4500元/平米。

2019年元旦,在住过成都的东门、北门之后,我们搬到了成都西门。

新家吃喝玩乐很方便,只是,都市丛林的感觉太明显了:

窗外

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可以有一个方便养老的地方。

感觉自己不会再搬家了,毕竟,已经习惯了在成都生活;而且,已经过了打拼的年龄。

搬家不容易,每个人的搬家史都离不开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变化。

搬家不是想搬就能搬的,都市的居住成本太高,每一次搬家背后都一定有着不懈的努力。

说实话,我不喜欢搬家,每一次搬家都会丢失一段记忆,每一次搬家都有一段新的适应期。

相关文章

  • 我的家史

    每每看到老人家坐在摇椅上,絮絮叨叨、慢慢悠悠和自己的孙辈讲起过往的事,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于是记忆里爷爷的缺失,成了...

  • 我的家史——前言

    每一个学历史的人都想探寻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过去五千年,我们的史书浩如烟海,但是里面是帝王一姓之记录,是王侯一家之...

  • 我的搬家史

    这是“快乐的驴子说”,第32篇说 春节后至今,短短两个月有余的时间,机缘巧合误打误撞,我已经帮四个朋友搬家迁居。或...

  • 我的家史(二)

    爷爷年轻时当过保长,这似乎是不太光彩又无法言说的一段历史。毕竟,保长也算一方势力,管百余户人,手里还有枪,是集军、...

  • 我的家史(一)

    2019年二月二十日,和煦的春风里,湾子王家坟山,在近百名族人的见证下,我们叔伯家兄弟八人,由幺叔领衔,齐齐跪拜在...

  • 我的搬家史

    前天晚上梦到有人在撬家里的门,瞬间惊醒,一看手机才12点。去卫生间洗把脸,镜中的自己,披头散发,又因为中断睡眠有...

  • 家史--我大伯

    我大伯,名郑(锦)勋(1926.11.17-2008.2.15),一位身材魁梧,英俊儒雅的军人,一身传奇一身迷。我...

  • 累,就来首诗

    算算从2016年到2022年,加上这次6年间搬了6次家。本想写写搬家史的,太长,下次吧。最近住了趟院,出院就紧赶着...

  • 我的苦难搬家史

    最近,帮朋友搬家,朋友自己有车,搬家那叫一个洒脱,所有的家当打包上车,车到目的地办完家当入新房子了事。想来自己搬家...

  • 家史

    我妈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对于生活的挫折从不会屈服,她也不甘心自己活的比别人差。她是一个十分爱孩子的人,她说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搬家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nb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