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王尔德的第二篇童话《夜莺与玫瑰》,有种说不出的郁闷。故事大概讲述一只夜莺为了成全少年幻想出的爱情,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换取一朵红玫瑰,而少年把红玫瑰送给他心中的女神后二者不欢而散,那朵用生命换来的红玫瑰被随意丢弃。
那样一种说不出的郁闷萦绕心头,一直氤氲着散不开,在故事结束的第六天依然如鲠在喉。细细想来,那些真正化不开的郁结不是故事本身,而是由故事引发出来的那些赤裸裸的现实问题,并未随着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而消解,相反,却以各种形式无声无息的渗透到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在自媒体的加持下,不但深入骨髓,而且愈演愈烈,相比维多利亚时期,如今的物欲化更加赤裸,人们虚荣的也更加真实与便捷。
同样的,请允许我抛开历史大背景,纯粹的从个人角度谈谈这篇童话给我带来的触动。
关于少年的幻想
故事的一开头便大量渲染少年关于女神不着边际的幻想以及随之而来流淌出的那股浓浓的悲伤。
看到这里不禁莞尔一笑,每个青春期的孩子不都这样吗?单纯的渴望、炽烈的情绪、甜蜜的忧伤、对爱情充满着向往却又不愿果敢的采取行动。
那种仿佛全世界都要塌掉了的绝望仅仅只是因为没有一朵红玫瑰,更荒唐的是,既然如此的看重却又不肯为之去努力,去争取,只知道一个劲儿的顾影自怜,沦陷在自己的忧伤中。
可悲。可叹。又可笑。
却又似乎觅到了一丝自己当初的影子。
猛然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反感一些事物,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那就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小部分,不论是意识还是潜意识里的,不喜欢却也无法完全剔除,为了维持内心自洽,我们轻易的原谅了自己,转而把负面情绪宣泄在了类似事物上,反求诸己在这里不但让我们学着去包容外物,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悦纳自我。
关于牺牲的价值
相反,少年的愁绪夜莺都看在眼里,为了成全少年的美梦,为了帮少年找到一朵能够让所有幻想成真的红玫瑰,夜莺一次次去寻找,一次次去尝试,飞过花园、飞过田野、飞向山谷,飞向每一个可能会有红玫瑰的地方,而少年,那个如此渴望能够拥有一朵红玫瑰的少年,此刻,他只知道自顾自地在草地上忧伤,什么也不干,只是忧伤。
最后的最后,夜莺为了少年的心愿,心甘情愿的用自己鲜血染出一朵红艳艳的玫瑰,用自己的生命换一个少年的痴梦。而这朵心头血染红的玫瑰,被少年送给女孩的瞬间,又被随意丢弃…
在女孩的眼中,廉价的玫瑰比不上价值连城的珠宝,比不上市长儿子的荣华与权贵…
而单纯的夜莺却以为,只要有了这朵红玫瑰,少年和他心中的女神便能从此愉快的在一起,从此不再有忧伤,它不知道的是,在人类的世界里,有时候你的拼尽全力,也许连别人的门槛都够不上……
在这里,有多少人会叹息夜莺的痴傻?
又有多少人会怜惜夜莺牺牲的毫无价值?
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如夜莺般不计代价的飞蛾扑火,不顾后果的一味付出?
这份童话里的残忍,活生生的大千世界里多少鲜活事例,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爱情的筹码
故事里的女孩被写得那么的趋炎附势,利欲熏心。太多的谴责丢给女孩,太多的讽刺扑向女孩。
太多的诗人高歌爱情的伟大与高洁,愤世嫉俗的唾弃所谓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太多的人倾注心力争相解读大观园里的阳春白雪,却对《金瓶梅》里虽不体面却足够真实的市井乡人心生鄙夷与不屑。
其实我真挺好奇,传说中的有情饮水饱寿命几何?脱离了柴米油盐的阳春白雪能高冷几时?
贫贱夫妻百事哀,不是有了物质基础才配拥有爱情,而是大部分的爱情只有在富饶肥沃的土地上才能够拥有持续生命力的可能性,这永远是个不能互换前提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而这个条件保证之后也仅仅多了一点维持爱情的可能性。
没有筹码的爱情注定苍白无力,而没有爱情的筹码永远都只是一个筹码,银货两讫的物物交换而已。
后记
看完夜莺为了少年虚幻的憧憬做出的廉价牺牲,耳边不禁再次回荡起熊师傅的那句话:
“我们都是必死的凡人,我们的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对我们重要的人和事身上…”
“我们都是必死的凡人,我们的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对我们重要的人和事身上…”
“我们都是必死的凡人,我们的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对我们重要的人和事身上…”
… …
天哪,我做了什么?我居然把连续几天的好心情都浪费在了一只夜莺身上,还是一只故事里的夜莺,还是一只从未真实存在过的夜莺…
罪过 罪过…
收拾心情该干嘛干嘛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