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134)可恨农夫骗项羽——楚霸王失去逃生机会

(134)可恨农夫骗项羽——楚霸王失去逃生机会

作者: 牧雪飞箫 | 来源:发表于2024-02-27 15:07 被阅读0次

    霸王别姬之后翻身上马,率领以死相随的壮士八百余骑,“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即趁夜悄悄地如水一般渗出重围,向南逃出,飞驰而去。直到天快亮时,汉军才发觉这个情况,于是“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即命令骑兵将军灌婴率领五千骑汉军紧追项羽这八百人的队伍。八百骑有前有后、距离不断拉大,掉队者、迷路者、被汉军追杀者不断增加;项羽渡过淮水时,紧随他身后的兵马也不过百余骑罢了。这充其量也就是现在军队中一个连队的建制。百余骑如何挡得住汉军的五千骑兵呢?

    这支弱小的队伍到达淮南的阴陵县时,偏偏迷失了方向。无奈,项羽只好向一位田间的农夫问路。农夫并不认识项羽,但他看着这一支神色匆匆、披甲执戟、满身征尘、溃不成军的队伍,又听到不远处不断传来的急促的马蹄声和凶狠的呼喊声,心想这大概是哪支被追击的游兵散勇,或许就是被汉军追击的楚军吧。于是他故意欺骗项羽,说向左走。这一左转不要紧,结果使项羽这百余骑人马一下子陷入无法逾越的大泽当中;项羽只好折回来。这一折腾时间就浪费了,所以汉军很快就追上了他们。

    一个未必与项羽有深仇大恨的农夫的一句话,让项羽彻底丧失了逃生的机会,使这位旷世大英雄及其麾下的百余骑壮士,一下子陷入了死地。谁能想到,项羽竟会栽在这位老实巴焦的农夫手里?这就是人生,就是项羽命中注定的劫数;如果他对这位农夫的回答持怀疑态度,再找两个人问问,对照一下,或许就不会被骗而迷路。但那可能就不是项羽了。

    等到项羽再带领队伍向东,到达临淮一带的东城县时,他身边只剩下了二十八骑,这也就是一个排还不满编。而汉军追逐者多达数千人。项羽料定这一回是跑不掉了,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他若有所思地对其随从们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即说我项羽起兵反秦直至今天已有八年了,亲身组织指挥经历的大小战役战斗有七十多次,敢阻挡我的势力均被我击破,被我攻击的敌人都已俯首称臣,我从未打过败仗,于是才霸有天下。但今天却最终被围困在这里了,这是苍天想要亡我,而不是我作战不利的罪过啊!

    这段话可谓是项羽的的遗言。又是项羽对自身徒手起家、越战越大、成就霸业、兵败被围整个历程的一个简要的回顾和总结。表现了他不甘心于失败、对自己的军事成就自信不移的心态。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你再能征贯战,可你最后不还是失败了吗?这是为什么呢?他没有作深入的思考,也不肯作深入的自我省察。这个总结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谁都无可战胜的苍天,说明他至此仍然执迷不悟。真正使他失败的原因,是他缺乏统驭天下的政治头脑,一意嗜杀丧失了民心;同时他总是显示自己天下第一的武功,却不听从谋士的筹划与劝谏,把战争当儿戏、当乐趣;想解散队伍就解散队伍,想放走刘邦就放走刘邦,想订立和约就订立和约,这岂能不成为刘邦的手下败将?

    项羽接着说:“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即说今日之战必定是决一死战了,我愿为诸君表演我的快战之法,必定斩杀汉军多人,为你们打开一个突围的缺口;斩杀汉将,砍掉汉军的旗帜,也让诸君知道是老天在亡我,而不是我的战略战术之错啊。事情危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还在说这种孩子气的话,还在推脱自身的责任,还要表演他的武功;这不是找死吗?你为什么不能像刘邦那样机灵一点,巧装改扮一下,隐蔽逃跑呢?

    在汉军重重包围之下,项羽把仅有的二十余骑分为四个小队分别突围,并约定在山之东边的三个地点分别会合。他厉声呼喊着杀向汉军,杀了汉军一将又一将,被他一人所杀汉军足有数十百人。汉军有一位叫赤泉侯的骑将,紧追项羽不放,项羽忽然回头瞋目而叱之,竟使此人人马俱惊,跑到数里之外躲起来了。项羽的二十余骑的队伍重新得以会合,但已损失了两骑壮士。由于“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即汉军不知项羽具体在哪里,就把汉军分为三部分,重新把项羽围困起来。项羽知道此时插翅难飞了。他越杀越勇,竟问紧随他的骑士:“何如?”即问人家,我项羽的武艺怎样?骑士说:“如大王言。”即说您的武艺就如同您自己评价的一样。走入绝路还在夸耀自己的武功,而不是想尽办法逃命,以待东山再起;如果是刘邦岂能如此?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司马迁笔下的项羽,一个让后来多少代读者爱之、惜之、恨之、念之、难以忘却的有其勇、无其谋的项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34)可恨农夫骗项羽——楚霸王失去逃生机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nt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