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门派众多的心理学百家争鸣的时代,确实有点难以选择,到底该选择加入那个门派更为妥当呢?
这一直是我纠结的问题,看起来都各有优缺点,直到看了这本《我们何以不同》,立马不纠结了。
每个学说都有不可替代的贡献,也都有难以回避的弱点,任何一个理论均有其适用的边界,比简单的对或错更重要的或许是,它是否能够有效解释一部分现实并澄清人性的某些方面。
于是,不必再纠结理论对错的问题,执着地只要一个答案反而可能永远也找不到那个答案,而不执着于根本不存在的标准答案,反而可能处处是答案。
想要烟花璀璨夺目,必定是五颜六色更好。
虽然这些理论有时候看上去各说各话,其实只是各自探讨了人类心理不同层面的问题,它们之间相互补充,同时也尚没有任何一个具有一统天下的压倒性优势。
心理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每个理论取向都是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世界那么大,人那么复杂,怎么可能只有一个角度?而如果我们很轻易地就笃定了自己的立场,或许就很难欣赏其他角度的世界了。
当然,可以选择一个最具共鸣的取向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也对其他取向保持关注。
最终,所有理论都是工具,我们掌握的工具种类越丰富,工具箱就越充实,如此,认知与解决人生问题的通达性与有效性也就越高。
特别喜欢作者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最耳熟能详的分析逻辑,把心理学各家优缺点来了个大剖析,这样,既可以对各大门派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深耕的领域。
第一问:我是谁?
对于人格来说,最首要和突显的特性是独特性,这里的“独特”并非迎合或祝福,而是一个客观事实。人人都在学习,但学习的偏好和程度有所不同;人人都做思考,但思考的方向常常大相径庭;人人都有感觉,但对相同刺激做出的反应五花八门……人与人一样又不一样,我们随着相同的音乐起舞却总是跳出专属的舞步。人格心理学正是一门专注于描述和解释这些个体差异的学科。
第二问:我从哪里来?
人与人为何如此不同?原因在于,每个个体都是经由诸多因素经过极其复杂的交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微观如遗传、生理,宏观如社会、文化,远到漫长的进化史,近到刚刚发生的一件事,都可能影响人格。
第三问:我要到哪里去?
对于人生来说,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目标?第三部里那些在心理学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弗洛伊德那里,人格发展的目的地是理性,他说“无知带来最大的破坏力”;在阿德勒那里是卓越,他说“缺陷让人变得更强大”;
在荣格那里是精神整合,他说“我宁愿完整,而不是完美”;
在弗洛姆那里是积极自由,他说“爱是现代人困境的唯一解药”;
在马斯洛和罗杰斯那里是自我实现,他们说“活出真实的自己,成为可以成为的人”;
在积极心理学那里是真实的幸福,他们说“幸福是享受乐趣并实现意义”;
在凯利那里是丰富和多元,他说“你可以透过建构之窗看向未来”;
在德韦克那里是成长与改变,她说“请相信努力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三大灵魂拷问就有了更清晰的路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