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都会被告知和被教育要有利他之心,要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要多为别人考虑。但是从工作和学习上来说,我却认为应该存有“利己”之心,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多为自己考虑。这里的利己不是指纯粹的私利,而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就是区别主动和被动的一个问题。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被安排一些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或许是因为畏难情绪,想到这些事情,心里就发憷;或许是因为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觉得对自己来说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转换一下观念,不要想着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别人。转念一想,我做这件事情,做这个工作,能为我自己带来什么?也许这是一次机会,也许这是一次学习,也许这是一次成长,也许这是一次锻炼,我做这些事情之后,可能在某项能力上就会有一定的提高,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我们的目标。
人性就是这样,喜欢索取,不喜欢付出,总是认为得到比给予快乐。所以凡事多想想自己如果能从中获益,主动性就会强很多,至少不会那么排斥,不会时时都在抱怨给自己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比如我这次去参加培训,就抱着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专注当下,专注学习,而没有在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或者想其他事情,把课堂学习的时间混过去。以前觉得很无聊,很空洞的一些课程,认真听起来,也觉得了解了不少知识。虽然课后老师并没有要求写心得,但是我还是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及时做了总结。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正念吧,在当下就做当下该做的事情,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所以这次培训的收获和以往的培训截然不同,因为态度不同,因为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学习当中,我能获取知识,丰富经验,升级思维,这些东西都将成为我的,而不是别人的。有了这种态度的转变,也使我大大增强了投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同样,当我在分组当中被选为组长的时候,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这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事务,要占据我更多的时间,还要为大家做好服务。但是我想了想,这也是锻炼我的一次机会,虽然我要更多的去动脑筋去展示团队,组织专题研讨,做课程总结,做研讨成果展示,推送微信公众号。但是从中我可以收获领导力,锻炼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想,我就不觉得这个任务是一个额外的负担,从而欣然接受了。我现在的想法就是,不管做每一件事,要让自己得到一丢丢的锻炼和提升,不要多,就一丢丢。
所以在很多方面,我们从利己的角度来考虑,容易改变我们的心态,是我们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其实,利己和利他并不是非此即彼,利他的前提是利己,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假如你在物质上是个穷光蛋,你拿什么来利他?再比如说,我们要利他,就必须要为别人提供帮助,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打造自己的硬本领,我们哪里有能力,又拿什么去帮助他人呢?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够与别人分享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上做到利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