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我怎么那么讨厌你的“仪式感”

我怎么那么讨厌你的“仪式感”

作者: 眺望西半球 | 来源:发表于2017-02-17 02:46 被阅读0次

    现在每逢过节,人们常提“仪式感”。一直对一时兴起的各种文化热词不感冒,觉得这些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表述。作为文学作品,或许新鲜,能博得眼球,但有时也易引人误入歧途。不知道情人节又有多少人被“仪式感”这三个字绑架。

    在美国,情人节有另一个称呼“Hallmark Day”。Hallmark是美国的第一大贺卡卡片类公司,美国人常用卡片表示祝福,情人节为Hallmark公司带来了不少收益,人们暗讽情人节背后的商业炒作和意图。诸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都被统称为“Hallmark holiday”。

    即便是在恋爱至上的法国,人们对情人节的态度也是有褒有贬。都说法国人浪漫,我不敢评价,但法国人的一大优点是有主见,大到国家党派,小到穿衣打扮,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不随波逐流,并且毫无顾忌地维护自己所相信的。有人有多期待情人节,就有人有多排斥情人节。

    对于他们这些后现代化国家,人们早经历了各种商业的诱导,见惯了节日的大礼小礼,思维逐渐趋于成熟和理智。而中国现在就像是一个刚刚致富且情窦初开的少年,在解决温饱之后探索幸福之路。所以,当有人提出“仪式感”可以解决年味淡,生活无趣时,真的是一呼百应,大家都觉得找到了幸福的钥匙。于是,化妆的多了,进餐馆的多了,买花送花的多了,朋友圈炫耀礼物的多了。

    我不是讨厌“仪式感”,我是讨厌你盲目跟风的“仪式感”。每个人对“仪式感”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价值观下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原则,知道有些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在哪些事上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在哪些事上不计较。不要让“仪式感”这么美好的三个字,仅仅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满足了自己爱慕虚荣的心。

    第一次当我看到有人用《小王子》来引出“仪式感”这个概念的时候,我心里嘀咕:我怎么之前没发现?因为《小王子》这本书,我还算熟悉,在2009年的QQ空间日志里我说我“前前后后看过四五遍”,其实狐狸教给小王子的不是“仪式感”能让生活变得多美好,而是让小王子意识到他的玫瑰是区别于那成千上万的玫瑰的,因为他每天为他的玫瑰浇水、晒太阳,在他的玫瑰身上花费了时间,从而让他的玫瑰于他是独一无二的。狐狸让小王子学到的是:在什么都可以去商店买到的年代,投入时间去驯服一颗心的重要性。

    有人说,“仪式感”很重要,在古代还专设有礼部,古人一直讲的礼其实就是一种仪式。那敢问是谁决定是否设立礼部,是谁决定什么情况下行使什么样的礼式。是皇上。如若“我是一个王子,心是我的国”,你为何完全不思索,只是随大流地去“行礼”呢?你把你的国都拱手相让,还谈什么“仪式感”?

    我一直佩服克洛泽,世界杯历史上进球最多的球员,2014年,36岁,带领德国队第四次出战世界杯,并夺得冠军。他相较于其他足球明星,天赋一般,却一直严以律己。每天晚上9点到9点半睡觉,没有任何社交账号,闲时打理花园,坐在屋顶听音乐。即便成名后,也一直低调,难得的平常心。

    让·雅克·戈德曼,连续多年被法国人评为“最喜爱的人物”,在法语歌坛,是数一数二的实力唱作人。除了几十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他生活极其简单,极少出席商演,但却为“爱心食堂”这一公益组织义演30年,在他去年65岁时才宣布退出。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仪式感”摇旗呐喊?有时觉得是不是随波逐流的“假文艺”太多,而敢做自己的“真性情”太少;追求玫瑰、香水有“品味”的生活的人太多,而静下来反观自己“品质”成长的人太少。

    写这篇文章是想发出另一种声音,如果能让你思考一下“什么是真正需要的仪式感”就更好了。真的很同情只被一种声音而绑架的人。

    个人觉得,“仪式感”是为人处世价值观的自然流露,仅为表象。不管是自身修行,还是教育后代,比“仪式感”重要的东西太多了,真的没必要把生活幸福或有趣与否寄托在这个上面。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节选自《素书·原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怎么那么讨厌你的“仪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rk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