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谦之,字辅真,(公元 365—448 年)北魏著名道士,道教改革家,上谷昌平(今属北京)人。
道教自张道陵天师于东汉正式创立后,历经三国、魏晋长达 300 年,道教在组织形式、教理教义以及社会影响上,均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同时也出现诸多不利于发展的因素,例如:有以道教的名义组织农民起义者;有以道教骗人敛财者;更有以假借修炼的名义,进行所谓的男女阴阳和修者等等。
由鉴于道教的鱼龙混杂及现状,当时的著名道士寇谦之率先打出清整、改革道教的旗帜。其在太武帝的大力支持下,遂采取了一系列革新和改造。这一改革主要体现在:一、取消“祭酒”父业子承的世袭制;二、除去男女合气之术;三、取消信众所交纳的“五斗米”税。同时提出,修道者必须“以礼度为首”,提倡“轮回报应之说”。此外还将诵经形式加以调整,即“直诵”改为“乐诵”,使道教的斋醮科仪发生了新的变化。
寇谦之是中国道教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他摒弃了旧的教义和教内组织制度,改革了道官职位的世袭制度。主张唯贤是授,子孝臣忠,妇贞夫信,弟顺兄慈,信守五常的观念;同时提倡“儒道兼修,持戒修行”他还创立了道教斋戒符箓的典章制度,制定了各种斋醮和仪式。
寇谦之在北方大力整顿后的道教,出现了新的转机,使政府得以更加重视和支持,信教人数激增,道风日盛的局面。这一时期在道教史上,世称“北天师道”。
由于寇谦之的革新和改造,为道教能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和影响。寇谦之也因此成为道教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后世道教徒尊称其为“寇天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