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值冬春交替之际,新型病毒开始流行,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想起春节时的燃放鞭炮传统,它们是有道理的。
我们不妨重新考虑一下先人发明的这种消毒方法。既能有效控制疫情,又非常有趣,何乐而不为?至于空气污染,不过那么几天而已,烟雾很快就会散去。而且,和预防这种新型肺炎相比,这点“污染”又算得了什么呢?
唐人以插桃符、燃爆竹、贴春书、庭燎等习俗来辟邪逐害,渴求平安康泰。比如插桃符,桃木辟邪古已有之,唐朝还没有贴春联的习俗,唐人用桃木制成“桃符”,贴于门左右以御鬼避邪;而燃爆竹和庭燎等习俗都与“火”有关,旺火燃爆之声,是多么热闹喜庆。
忙活了一天的唐人们,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燃烛守岁,等待着子时的到来,迎来“元日”。元日,也叫元旦,但不是现在我们公历年的1月1日,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这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唐人们从守岁中纷纷起身,走亲访友拜大年,相互作揖,互致新年的祝福。宾朋聚会时免不了要吃吃喝喝的,全家老少皆会饮“屠苏酒”,以求祛病强身,也能增加新年气氛。而朝廷也会举行盛大的宴会即“朝会”,呈现一派歌舞升平,天下富足的景象。
初七是专为人而设的人日。除了对除夕初一的重视,人日和“上元节”同样是异常热闹。
中国人过年都要放鞭炮。但近些年来,因为放鞭炮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各地都实施了放鞭炮的禁令。
古人为什么要放鞭炮呢?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场非常严重的大瘟疫。为了控制这种瘟疫,一个叫李田文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巨大的声响和浓烈的烟雾,成功制止了疫病的流行。后来,火药发明后,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鞭炮”。
火药的发明源自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在炼丹过程中,人们发现硫黄是能够制伏金属的奇异物质(和金属化合)。硫黄性质活泼,易燃。为了控制硫黄,炼丹家把硫黄和其他物质一起加热形成化合物,以此来改变它容易着火的性质,此法称为“伏火法”。在进行硫黄“伏火”的种种实验中,人们发现当硫黄、木炭和硝石一起加热时,极易发生激烈的燃烧。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黄法”,就是硝石、硫黄、木炭混合在一起,人们把这种混合物称为“火药”,意思是会着火的药。
“火药”居然是一种“药”!这和过去放鞭炮送瘟神的说法也不谋而合。 古人没有现在的科学技术,不知道疫病是怎么来的,所以认为疫病是瘟神带来的。而放鞭炮去瘟神的说法也被证明确实有效。这一点用现代科学也是可以解释的:鞭炮爆炸后产生的烟雾中含大量二氧化硫,这种物质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
很多人把放鞭炮看作是一种陋习,认为不但浪费钱财,还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其实这是一种十分无知的见解。放鞭炮的过程中,通过硝烟和硫磺烟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病毒,避免瘟疫的传播。这种可以在空气中弥漫“消毒剂”比西方人掸消毒水的消毒方式要彻底的多,因为放鞭炮活动是全城统一进行的,没有死角,效果绝非普通消毒方法能比。
鞭炮是我们祖先最先进、最文明的发明之一。西方人将火药用于战争,而我们中国人将火药用于预防疾病。只可惜是很多这样的优秀文化没有很好的传下来,现在的人只把放鞭炮当作一种娱乐,不懂得它的真正用处。而且,人们还改变了鞭炮中火药的成分,不再用硫磺,而使用钾化合物(氯酸钾、硝酸钾),这种没有硫磺的火药也就丧失了消毒的功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