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 有一部分家长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来做比较。“你看看隔壁老王家的儿子高考考了重点本科分而你呢……”“看看你的同学都拿了三好生你怎么没拿到呢?” 家长赞叹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会多样才艺、被保送到哪所985大学、每年拿着高额奖学金;上班的时候,长辈夸耀别人家的孩子进入了哪个国企、工作有多稳定、恋爱对象条件有多好等等。 也许很多家长的都认为,这样的对比能让自己的孩子认识到他和别人家孩子的差距,让孩子产生一种要努力追赶别人的动力。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这样做的后果真的如大家期盼的那样吗?
学者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大部分家长心里都会有一把尺子,而尺子的刻度则是“别人家的孩子”。用衡量他人优秀与否的尺寸衡量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往往蒙蔽了自己双眼,不仅没有尊重孩子也发现不了自己孩子的优势。
一个孩子的诞生,父母是最初的引路人,而不合格的父母,是伤害孩子最大的凶手。 《优势教养》这本书则是给了父母塑造孩子创造力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孩子。沃特斯教授通过分享自己战胜困难的故事,鼓励父母发挥他们孩子的核心优势,鼓励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优势教育》能够帮助众多家长为你们的孩子做一些开创性的事情——换一种思路,让他们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独特的长处。
2018年10月21日福原爱宣布退役,导演用了24年的时间拍摄的纪录片《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 》重刷朋友圈,纪录片拍摄了福原爱与乒乓球一同成长的经历。细看福原爱的成长你会发现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福原爱的母亲。
其中有一个镜头让我尤为深刻:福原爱的妈妈在训练手册中记录了小爱的性格特点:非常喜欢乒乓球、好强不认输、不放弃、热心钻研、高度的专注力、对胜利的渴望。正因为她对福原爱的了解,在训练时,才清楚什么时候要用什么样的方式。福原爱的妈妈在一开始就和福原爱约定“绝对不能中途放弃”,教育小爱要坚持自己的爱好。
福原爱在乒乓球方面确实很有天分,但是真正让她成功的,还是她妈妈发现她的优势及培养她的优势。福原爱妈妈对她的教育,既没有过分的严格,也从没有懈怠,教她在困难面前,要有决心跟力量。
显然,成就一个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在于父母发现孩子的性格优势并花心思长期培养他。
那么,如何发现孩子的优势?
《优势教养》提出了3个问题:
一、我是否看到了孩子擅长做的事?
这是指你的孩子表现超出同龄水平的能力。
譬如,一个小孩子,拿起棒球棍后的一段时间内,击球命中率一直很高。就好像福原爱, 在3岁9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拿起球拍,并对乒乓球表现出兴趣,在参加学龄前儿童的乒乓球比赛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我是否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激情?
优势是可以不断强化的,我们用得越多,收获越多的时候,他简直是活力四射的。就像沃特斯教授的女儿埃米莉,她很有美术天分,当她画画时,她的经理仿佛是用不完的,当她沉浸于艺术创作中时,很少觉得累。
三、我是否看到了孩子经常做的事?
在这里,《优势教养》提及到几个点:
1、孩子在业余时间愿意做什么?
2、他多久参与一次某项特定的活动?
3、他如何看待该项活动?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打电脑又系不错,总是在玩电脑游戏,这算不算是优势呢?”其实,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提问的三要素对孩子进行观察:玩游戏可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激发他的创造力,但是这只是孩子在消磨时间。所以,判断孩子在某方面具有优势,要看优势三要素是否都已具备,当你发现孩子做一件事时表现优异,对此充满激情,而且经常会做,你才发现了他的优势。
盖洛普公司在全球掀起过一场优势运动:用40年的时间,对全世界200万人进行了关于优势的开放性研究,他们发现:
世界上最成功的个体,都是通过将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不是通过弥补弱点来获得成功的;
世界上最顶级的职业经理人一直都在遵循一个理念来管理团队——刻意寻找和培养具备特殊优势的人才,通过优势为团队创造价值。
所以,个人一定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如何将孩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关键在于父母本身。《优势教养》这本书既是写给父母,也是也给孩子,无论是对教养孩子还是对自我提升都相当有帮助。
这一生中,你能做的事,就是成为你自己。为人父母后,你能做的事,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