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分享第1485天
小广场上,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专注的拍着篮球,时而扭转一下角度,时而换下手运球,陶醉的神情迸发着小小少年的纯真和活力。
一米开外,一个皮肤白皙,棕栗色波浪长发,身穿米色运动衫,坐在广场台阶上时尚辣妈,同样用专注的神情盯着手机陶醉。
“噗嗤!”不知道刷到什么内容,辣妈一副隐忍下的笑声引起了男孩儿的关注,只见男孩两手接住弹起的篮球快步凑到妈妈跟前,一起专注的看着那一方小小屏幕。
大概半分钟的时间,许是妈妈被男孩按着的胳膊发酸了,只见妈妈不耐烦的抬了抬胳膊,似乎这时才意识到儿子在身边。辣妈扬起漂亮的脸蛋,眉头紧锁,一脸厌恶的把男孩儿推了一个趔趄,对男孩儿大吼:“你不是要打球吗?咋不打了!天天干啥都没个长性,咋会生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
听到妈妈的呵斥,男孩儿默默的回到广场上,“啪”“啪”“啪”又拍起球来,这一次分明没了之前的愉悦和活力,整个人被一种叫“沮丧”的情绪包围着,身体僵硬,动作木讷。
这对母子的互动模式像极了咨询室中常见的情况,听到最多的就是来自家长的抱怨,我真的陪伴他了呀,每周都会带他去……可这孩子还这幅德性,真不知道该咋办了!
关于陪伴,太多家长认为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陪伴,尤其在孩子早年发展阶段,母亲对孩子的关注和回应相当重要,如果只是人跟孩子在一起,心不能安住在亲子的互动中,必然会让孩子没有存在感,孩子会想尽办法吸引母亲的关注,当孩子过度把精力放在母亲身上时,他也很难专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长此下去,孩子就发展出察言观色的习惯,就像小广场的男孩儿,不能沉浸于自己的游戏,独立玩耍,而是很容易被外界干扰,这样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多数也会处于神游状态,人在,心飞走了。
若想培养孩子独立游戏的能力,首先要在陪伴的当下全身心的投入于孩子的互动,这个陪伴的时间可以缩短,质量不能打折扣,尤其在孩子幼年阶段,母亲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与孩子同频,让他感受到他的需要被满足了,让他体验亲子间轻松愉悦的互动模式,内在被满足的越多,孩子的自尊感就越强,也就越能发展出独立的人格,独立自我的孩子即不会刻意的迎合讨好父母,亦不会太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他很清明,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值得拥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