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各代标准Model M介绍

各代标准Model M介绍

作者: Codex_M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20:49 被阅读0次

*由于Model M是一个庞大的键盘家族,本文中仅讨论标准布局的Model M,即官方所称的IBM Enhanced Keyboard。

第一代(1985-1989年)

重达2.5KG,原版的M键盘要比后来的型号都要更重,因为它使用了和Model F相近更厚的、黄铜色的钢制底板。早期的指示灯使用Berg接头的黄色导线连接主控和灯板,这点和AT Model F上一样。竖直的大键(如小键盘+和小键盘回车键)使用了平衡杆,水平的大键则还是使用平衡柱。一些极其早期的版本在键盘内部放置了楔形的泡沫块为内胆提供额外的支撑。但是这样的设计不知道在何时被放弃了。

IBM 3161终端机和第一代Model M 1386303(注意其尚使用240度角大5针接头)  1390120以及原配的黑色180度大5针接口分离线

第一代和第二代间有一段共同生产阶段,现知最迟生产的第一代M在1989年,而第二代M则从1987至1988年间开始生产。

*译者注:本人更愿意将早期第一代标准M称为第零代,该键盘除布局外还有很多在设计上和后来的M有很大的区别,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第二代(1987-1992年)

第二代M在内部设计上有些微妙的改变。首先使用了更薄的钢板,使得整体重量下降到2.2Kg。指示灯采用薄薄的印刷薄膜导线连接灯板和主控。原本主控和底板连接的多股绞合钢丝接地线也被更简单的款式取代。所有的大键位统一使用平衡柱,竖直的大键位使用的平衡柱和水平的有所区别。

最常见的1391401 及其原装的灰色PS/2接口分离线

第二代产品从1987年开始出现,在1992年被第三代取代。

第三代(1992-1999年)

第三代M就是最常见的利盟生产的版本,首先在LOGO设计上有明显的差别,从原来的白底灰字变成了灰底蓝字。其次,在内胆的轴板上增加了防泼溅设计,通过导流槽将液体引到远离关键元器件的部位,最终从键盘底部的开孔中排出。

不知道为何英版在键盘外壳上开了孔但是却没有在内胆上设计导流槽。有一种说法是,利盟生产了新的外壳,但是IBM负责内胆装配的却没有更新模具。

指示灯连接线也和键盘薄膜整合到一起。有些键盘还保留着SDL接口和分离线设计,更多见的是扁平卷线的非分离的一体线设计。

第三代版1391401 第三代增加的排水槽设计

第三代从1992年开始出现,直到1999年,尽管从1996年起开始被第四代取代。

第四代(1995年-今)

第四代M有了更现代化的改变,因而和之前的三代都有所不同。首先是外壳重新设计,去除了之前预留的喇叭孔,一体线的出现孔被放在了键盘的右上角。主控也整合成小小的一片直接放在小键盘上面的固定槽内和薄膜连接,指示灯也整合在主控上,所以灯贴也和之前的不通用了。键盘线使用的圆形的直线缆设计,和之前也不一致。采用了更轻薄的钢板使总重下降到2.0Kg。

42H1292英版(注意其键盘线设计) Unicomp 复刻的42H1292U 

第四代M从1995年开始出现,直到现在仍由Unicomp在生产。

来源:DeskthorityWiki Geekhack.org Clickykeyboards kbd.rzw.jp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各代标准Model M介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tr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