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阶级固化、教育改革角度看《人民的名义》

从阶级固化、教育改革角度看《人民的名义》

作者: 高雷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16:06 被阅读151次

            《人民的名义》题材敏感,尺度很大,热度很高。讽刺的是,这样一部反腐大剧结果内部泄露,55 集完整的【送审样片】在网络上传播,戏里戏外,腐败渎职,真是一出精彩的补充剧情。

            腐败问题,最严重的后果也就是亡了执政党。历朝历代,姓姬的、姓嬴的、姓刘的、姓曹的、姓杨的、姓李的、姓赵的、姓朱的, 皇权轮转而已。即便是现代,依托广阔的黄河-长江核心本部区地缘优势,重构后适应现代社会延续几千的文化,兼之俱以炎黄子孙视之,照样能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列。国民党的前车之鉴,尚不到百年,焉能复蹈之?毛主席说:“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自三代(夏、商、周)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大明创始人朱元璋出身放牛娃,后来旱灾、蝗灾、瘟疫同时到访,不到半个月,父母和大哥先后去世,仅剩他和二哥,没钱买棺材,没有土地埋葬亲人。真是活不下去,死不起,无奈之下,加入义军,杀人放火,王候将相,虚位以待,待其平定四海,也是“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老朱同志创造了一种“剥皮揎草”刑法,就是把那些贪官拉到每个府、州、县都设有的“皮场庙”剥皮,然后在皮囊内填充稻草和石灰,将其放在处死贪官继任者的公堂桌座旁边,以警示继任之官员不要重蹈覆辙,否则,这个“臭皮统”就是他的下场。这种举措,即使是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森森之意,对当时官员震慑可见一斑。然则,“咱们自己的同志,该拉一把的时候,必须拉一把”,老朱版的党章党规党纪,渐废弛则国祚(zuò)渐衰,至万历之末纪纲尽坏,国事亦遂不可为,有志之人屡议修复旧制,而君相已万万无此能力。明主中国 277 年,清尽守明之制,主中国 268 年,国祚亦与明相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人民的名义》作为反腐大剧,第一集、第二集,亲戚师生关系网,搞定了出身农村的北京某处长。及至剧终,倒台的腐败官员,除了一个已架空的赵立春外,都是出身卑微、无背景之人。这部极具政治色彩的主旋律电视剧之所以能这么火,真实,大尺度,引发共鸣。那么,在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下,到底有没有阶级呢?进一步,阶级有没有固化呢?自底而上的晋升通道还存在吗?又有多公平?

             随着电视剧的播放,在知乎上,祁同伟回答数迅速超过李达康。祁同伟,那个年代从农村考上好大学,周围同学尽是陈海、侯亮平这些高干子弟,担任学生会主席,成为他们敬佩的学长,真是千万人中脱颖而出,绝对是人中龙凤。如此优秀的大好青年,却被“恋爱失败致生育无能”、“大他十岁”的官二代梁璐视作接盘侠。

             同伟,寓意同古代的英雄皇帝一样伟大,言必称英雄皇帝,老婆都是东宫正室。在面对强权压迫时,用三颗子弹半条命博得英雄称号,真是条好汉。然则,即便如此,公权私用,以“惜才”为名,继续考验爱情。

             再来看伟光正的候亮平,刚毕业,就在省高检上班,一年半就调到北京与妻子团聚。他付出什么了吗?真是像他认为那样,自己努力的结果吗?他与妻子的对话中,同情梁璐,认为只是权利的小小任性,祁同伟博命努力还差一点,理想抱负都是纸糊的。

             屈服权贵的祁同伟,二年一升。结发妻子梁璐,棒打鸳鸯,毁人前程,当众羞辱,补刀绝后,当真是阶级恨、血泪仇。施虐者必然曾经是个受虐者,祁厅长黑化了,娶妻、哭坟、挖地,无不为晋升。

            扪心自问,受成长环境限制,论优秀程度,有几人比及祁同伟。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真是震撼人心,震撼人心呐。

           李达康书记,也是出身农村,从贫困县修路,幸运有人顶雷,奋斗成九重天的人物,很有原则,不与任何商人做生意。他是很干净,也能晋升,副手老出问题,说明权贵好处还是拿到手了。易学习,不跑不送,死啃硬骨头,原地踏步二十多年,妻子仍是农村户口。该剧结尾时,易学习成为李达康的纪委书记,上任三天,便吓跑八家投资商,二人莫名其妙的争吵,恐怕也是二者政治智慧的冲突。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明朝朱棣迁都守国门,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死社稷,老朱家都很有骨气,没一个软蛋。现当今,看看周边那些邻居们,北京仍有守国门之意。然则集体负责制,也就是无人负责,我们都希望祖国能够繁荣富强、社会能够安定和谐、政府能够有所作为,公平和正义永存。这部电视剧能播,也是重新树立政府和政府官员的形象,传达政府决心。人民,人民的名义,人民的监督,人民的参政,人民的国家,唯打破阶级固化,方能走出历史规律。

            初唐四杰、北宋五子、明之王阳明,兼立朝近百年始绽放其一朝之精神气度。打破阶级固化,大部分还得仰仗士大夫的顶层设计。而人民,在现代社会下,唯有教育,力投教育才能实现跨阶级,尽管可能需花几代人的时间。在祁同伟成长那个年代,很可能还是越穷越光荣、大家都一样的年代。现在呢,贫富差距极大,富人送小孩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贫者越贫,富者恒富,阶级固化也是迟早之事。

            既然四十年前(改革开放前)大家都一样,富裕真是仅凭个人奋斗吗?山西、陕北的煤碳(至今仍占能源比重的 60%)、河南四川的劳动力、全国各地的原材料,真要弄掰了,花钱也没人卖,工厂、贸易还能继续吗?富裕的同时,要考虑到历史进程,发展大势,没有哪些城市全国吸血、交通便利就高人一等,也没有哪个偏僻山村就该卑微,更没有哪些人哪些事是不可替代的。有钱得势,未必就全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毕竟还是姓“社”嘛,先富带后富。

            就世界教育改革而言———科学教育的首要矛盾,有限的科学学习时间和 “无限”的科学知识——北美、北欧、中国三大教育中心共同发起了教育变革。像芬兰(诺基亚就这是这个国家的)这样的小国,激进到废除了“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分科教学,课改的核心是从“What”到“How”的转变,衍变成“怎么学”的问题。当然了,小国有小国的便利,大国有大国的复杂性,这是在广阔地域、庞大人口的中美两国都面临的问题。近几年高考改革而言,先是“两依据一参考”,既看分,又看人,扩大自主招生范围;逐步取消文理分科,筛选机制变成培养机制。而在这样的改革洪流之下,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绝然不能再重演,对寒门而言,过去凭借死读、苦读,终归有个努力的方向,仍能在考试上拔的头筹,进而出人头地。限于成本,可能又要先富带后富,一步慢,步步慢。

            教育的公平性,说起来又是一个话题,西安最近的房价猛增,学区房尤其。但看教育政策变革,无论公私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学校不得择生,学生不得择校,超出名额,摇号入学。随着政策的执行,教育资源势必均衡,毕竟没有了额外收益,鸡头胜过凤尾嘛。

            在看到政府解决教育公平性的政策下,教育改革的重担,社会各界人士也可承担一下。插一个广告,西安航天梦工厂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于参与教育改革的公司,拥有与国企合作的航天类资源协议,建立起完整课程模型,帮助学校零师资快速开展航天 SETAM 课程,欢迎各位校长联系,同时,这家公司也接受投资,有意向联系 YueZeng@52hangtian.com。

    高雷
    2017-04-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阶级固化、教育改革角度看《人民的名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yl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