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高中毕业,已经过去9年了,不禁感叹岁月如梭。
大学生活也很精彩,但是高中生活更刻骨铭心。
回想起那段时光,高一的时候,我在慢慢适应学校的生活,寄宿生活几乎就是寝室-教室-食堂,三点各种组合切换的过程。
甚至在很多同学已经早起晨读,晚上晚自习到很晚才回寝室的时候,后知后觉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高中需要这么拼命,他们每天一大早起来背英语单词、背课文,就连课间休息时间,都是在做习题或者整理课堂笔记,每天都像是在跟时间赛跑一样的,连体育课都不放过的那种。
还在原地踏步,自以为比较聪明,妄想着靠上课听一听就能考上大学的我本人,依然无动于衷,一点儿也没有高中生的紧迫感,每次晚自习的时候,环顾一下四周,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异类,格格不入。
只有语文成绩一直保持得比较正常,物理也是靠着上课时候的理解,再加上偶尔背一下公式,勉强能够撑一撑场面。
晚自习几乎都是写完当天的作业之后,我就开始“摸鱼”了,甚至看到每天努力刷题的同学,好几次物理都考得没我好的时候,我还沾沾自喜,觉得人家天天那么努力,考得还不如我。

不努力的我,并没有把这种优势保持多久,就跟方仲永一样。
显然,光靠听讲是不够的,我开始在化学课上走神,因为完全听不懂了,原本初中化学能够轻松考九十多分,慢慢的连及格都难了。
到了高一下学期,我的成绩已经排到很靠后了,大概是四十几这样吧,而我同桌的成绩是在二十几左右,我被班主任约谈了,他说按照我现在的成绩,想考上大学很难,但是以我的底子,如果努力一下,期末考到班级前30完全没有问题。
回去我哭了一场,觉得高中生活也太可怕了吧。问了一圈周围的同学,他们好像似乎都有自己心目中想去的大学,而我,一点目标都没有,想了几天吧,我决定,我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
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这股傻劲,我开始上课认真听讲,开始记笔记,开始背英语单词,还有模有样地做起了错题本。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明白了什么是“努力”,明白了什么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现在想起来,会觉得高一的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基础没有打好,是一点小遗憾。
不过庆幸的是,后来我真的考上大学了。因为在一级达标学校,学习气氛特别好,我周遭的同学们都特别上进努力,老师也很及时的找我谈心,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还会固执地“颓废”多久。
这篇小文章,只是有感而发,希望正在备战高考的少年们,不要像我一样浪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才进入状态,一定要早点做好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