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这个片段是拆书家从书中挑选出来的学习内容,跟着我一起来读吧!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他给初学者介绍了几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根据当代媒体的标准,展示完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他建议读者先量好自己的身体尺寸,然后与照片上的美女或帅哥的尺寸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这个练习实现了它的承诺: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此时,我们的心情极为低落。可是,翻到下一页,我们发现,第一个练习仅是热身运动。既然形体美不是特别重要,格林伯格现在请我们比较要紧的事情:成就。他从电话簿中随机挑出几个人让读者进行比较。他声称他看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大音乐家莫扎特。格林伯格列出莫扎特能说的语言以及他在少年时期的主要作品。他接着建议读者想想他们现在的成就,然后和莫扎特十二岁时的成就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I 我拆我拆我拆拆拆
正所谓“人比人,气死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比较是痛苦的来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羡慕嫉妒恨”,虽是玩笑话,“羡慕嫉妒恨”的来源都是出自不理性的比较带来的心态失衡。
一个心态失衡的人在与人沟通交流要不处于心理进攻,在言语上压制对方;不要是心理防御,与人格格不入,孤僻冷漠。这些沟通方面的问题来源于心理上的问题,要想治本就得正视“爱比较”这个心理问题。
“比较是痛苦的来源”。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避免不理性,盲目比较带来的心理失衡的负面影响,才能增强幸福感,才会一颗平常心理性看待世界,才能真正做到不卑不亢,包容自信。
A1 过去的经验
我有时候是个小心眼,也爱偷偷跟自己同学比较,往往比较下来,痛苦烦恼就来了。对自己的评价也就低了,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其实,现在,我才了解到,在我的很多同学眼里,我是很优秀的,就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不理性的比较给自己带来了烦恼,而且越来越封闭。
A2 未来的规划
做好情绪管理。不焦虑,不急躁。认识到“比较是痛苦的来源”,要避免不理性的比较,遇到问题要理性客观辩证地分析,保持平常心。警惕因为比较导致心理失衡。
做好自己。不在盲目去跟别人比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自我激励。多多自我正面暗示,自我激励,“我也很棒!”“我也很厉害!”“我的未来不是梦!”……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保持平常心,跟朋友同学多联系多交流,分享人生阅历和感悟,加速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