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寻找海明威》

读书-《寻找海明威》

作者: 塗小坊 | 来源:发表于2023-07-22 21:41 被阅读0次

六月那些美妙的夜晚,椴树散发着那馨人的香味,空气时而如此的温柔,让人禁不住合上了双眼。

边芹翻译的这首诗,她说失去了原文的味道,但是读起来依然很美。

人们到一个城市来寻找什么?财富、梦想?

应该还有那么一点点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多余的东西。

那应该是为某些特别敏感的心灵准备的东西,大多用城市的味道、城市的灵性、或是城市的灵魂一类的词语,勉强可以套用。

二十世纪初的巴黎,新大陆的文化青年纷纷来寻找灵感,可见这个城市果真有那么一点多余的东西。

让那些靠心灵吃饭的人,可以在生理生存空间之外,有一些可以凭依的东西。

边芹在《寻找海明威》中提到,巴黎某广场的红衣主教街74号和39号的阁楼,曾住过一位诗人保罗魏尔伦,那个贫病交加的忧郁诗人,一年之后离世;而海明威在这里写下他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的初稿。

诗人就像过路鸟,他不在岸边筑巢。“我心在流泪,就像城市霏霏的细雨”。

而魏尔伦的逃离和宿命,在他甘愿被兰波牵着鼻子奔向自由世界的纠结中就已经注定。

他一心只想脚踏两个世界,殊不知两个世界之间从没有桥梁,必须有所选择。

两个并无时间交集的天才,在这个空间里品味巴黎这个城市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不知道,海明威为什么将青春最浪漫的岁月给了巴黎?

若干年后,在自己寓所的起居室,一枪让自己肝脑涂地时,同样也没有给人们一个合理的答案。

若是一个人与城市的关系,一个人与一座城市有着有别于他人的特别关系,那答案就是千差万别的。

那些亭台楼巷,收藏着对每一个人的记忆,可有都是默默不语的。

当我们重新探访这些地方时,发现当初病死的保罗魏尔伦和自杀的海明威,丝毫没有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食欲。

这些天才的人们,不是在自己亲手点燃的大火中,就是在别人准备好的火炉中,将生命急剧燃烧,像点然火柴棒一样,只有瞬间的异彩,随后早早熄灭。

而巴黎,果真是一个有点什么多余东西的城市,也是一个孤独的城市。

以上来自《沿途漫步的镜子》

边芹著

相关文章

  • 【读书】品读海明威

    刚开始接触到海明威的小说时候,只是知道那篇让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老人与海》。就像所有介绍他的小说的文章...

  • 乱翻书20200617

    读书吧乱翻书 每天打卡 20200617 17筷乐当道啊,第六百零九天 ,今天看书打卡 海明威《老人与海》 海明威...

  • 【蜗牛读书】海明威:硬汉or柔情?

    文 / Witty湉 连续看了四本海明威的小说,心里一直想着,要为海明威写一篇笔记。 起初,在读《永别了,武器》前...

  • 读书|老人与海明威

    “他是个老人,独自划着小船,在湾流中捕鱼;八十四天来,他没打到鱼。起初四十天,有个男孩跟着他” ——《老人与海》 ...

  • 海明威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被称为美国的“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司各脱·菲兹杰拉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海明威每写一...

  • 海明威

    我说:最近有一个男人的名字总出现在我脑海中 朋友问:是谁呀? 我说:海明威 朋友问:是Ernest Miller ...

  • 海明威

    DAY:21天写作课之第三天写作课,易斯与大家分享! 小伙伴们早安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

  • 海明威

    1953年5月4日,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第二年他又凭借此作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笔风一向以“文坛...

  • 海明威

    硬汉。 参加过各种战争。被炮弹炸到,身上有二百多个弹片。 坐轰炸机,轰炸德国,飞机坠毁,死里逃生。 写老人与海,就...

  • 海明威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寻找海明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zx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