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视觉笔记毕业典礼
视觉笔记结营一群人,
一段故事,
一曲共同唱响的乐章。
直播翻车,
启动复盘,
每一个人,
都在被点燃!
助燃与自燃“没有一场典礼,不需要精心准备。大家一起思考,我觉得你们的技术,自己开个毕业典礼,完全没有问题!让我感受到你们的能量!”刚刚还沉浸在结业典礼失误的消沉中,现在,却被吴校的一段话所点燃,立刻行动!
没到半个小时,一个由孔玲老师带领的”毕业典礼筹备组”组建成功。
“雨鑫老师前期为我们搭台,现在我们为您搭台”刘文霞校长的这句表白,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对!谁来直播都行,修改ppt”希珍老师开始提方案。
“视频要改,您不会,传给我。”,就这样,筹备工作,说干就干!
组建团队时间:周六晚上
剪辑 视频,预告宣传,互动环节,优秀作品展示,学豆记录,简书呈现。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每一个人,共同的一句话,就是:“我能做点什么?”。
为了每一个环节都保证不出问题,就要重新设计,精准到每个人身上。文霞老师,更是一边开着会,一边时时关注着群里的活动,建议大家,分四步去安排。
引领前行时间: 周日晚上五点
cctalk直播间,第一次集结。会仙老师技术点播,孔玲老师组织,从暖场开始,每一个环节都細细推敲:开场预热,知识串烧,夸夸自己,心跳60秒,许愿池。
每一段视频,每一张ppt,每一首音乐。虽然线上的十多名老师,并没有都上麦发言,但一直在默默聆听,领会,然后,行动!
线上集结时间:周日晚上八点
时间越来越接近开播时间了,筹备群里白天忙碌在各自学校的伙伴们,此时,正在群里出主意,想办法:“文件下载不下来,我打算用微课录”(李秀琴);“我可以做一个优秀作品展示的视频”(许会仙);“今晚我可以和哪位老师一起协同完成?”(卢秀海 )“我来协助您”(罗晓莉)。。。
共同合作时间:周日晚上九点半
为了让内容更加丰富,还需要增加环节。那么,想让每一位参与视觉笔记的小伙伴们,都留下美好的记忆。就要收集,整理每个人上传的作品及个人照片。当消息发布到群里肘,老师们太兴奋了,一下子找到了毕业的感觉,纷纷上传,一时间,群里沸腾了!
点燃,贼能每个人时间:周一下午2点
Cctalk直播间,第二次集结。虽然此时,大家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但仍放下手里的工作,又一次审核流程,尤其是是视频的声音,音乐的效果,环节的串连。杨会仙,孔玲,李秀勤,苏冬梅,吴冬梅,赵英,张吉庆,罗晓莉,李晓青,朱翠梅。。。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从未见过,却又相识;原本陌路,走着走着,却组成了团队,一路前行着!
从团伙,到团队第一板块
一台有你,有我,有他的“视觉笔记毕业典礼”,拉开了帷幕。
新颖的环节设计,共同启动“忆似水年华”。一起回忆,我们21天所走过的历程,每一段视频呈现的,都是满满的,温馨的记忆,珍藏于每个人的心底。
第二板块从视觉元素的学习,到逻辑框架的构建,再到可视化思维模型,一点一滴地积累,一天一天地进步,每一次小打卡,都是成长的足迹。彼此间的鼓励,共同点亮学习之旅。
互动环节”知识串串烧”,让我们一起去思考:绘制笔记,始于左脑,终于右脑。最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关系,将知识由碎片化变为结构化,而将其赋能于教学之中,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第三板块从营火开始,我们走到一起,到水源,跟随雨鑫老师,寻找启航的方向。来到洞穴,经过自我的练习与提升,再到登顶,参加大会同传。从输入到输出,每一张优秀作品的背后,都是U型理论的印证。“两点之间,直线不可达”,这是我们用行动和努力所再一次验证的。
尤其是聆听了郭教授的点评,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去体会从迷宫模式到地图模式的思维变化,揭示了每一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背后,其价值和意义的可挖掘性。
第四板块“心跳90秒”让我们一起云上狂欢。来自天南地北的老师们,纷纷线上分享感言:
“转换过程很难,用自身努力去感知” (于月霞)
”从视觉的勾绘,到文字的发展,感知视觉思维的促进作用。”(袁欣)
“ 将全脑学习方式运用到教学中去,助力于课堂教学。” (梁子)
看见与被看见21天的学习,彼此间相识,碰撞,感恩,理解。用赞美来表达,被别人看见的幸福。优秀的刘文霞老师,简书中还在激励自己学习不止。来自河南的莉莉老师,更是具有极强的学习力,65张作品的练习,经历了又一次的“巅峰体验”,令人敬佩!
“许愿池”中,共同分享每个人的行动和愿景:
“用可视化思维去阅读”
“发挥视觉笔记便笺的作用”
“可视化板书,引领教学”
结营仪式,接近尾声,惊喜不断,
兴奋不已,各种奖项,纷至踏来!
挑战奖 创新奖 实践奖 分享奖 进步奖 贡献奖每一份奖项,
每一个名字,
都令人心流涌动,
每一个人的努力,
此时,
已汇成诗,
谱成曲,
飞扬着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