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讨论个话题,又顺便聊了聊近况,他说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感受,又欣然地说着最近误打误撞的接触到新的行业——电商,通过在电商行业的摸索与实践,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没做电商前,跟人讨论这方面都是各种高大上的模型和理论。
做电商后,讨论的都是没啥新意的细节,因为那些模型和理论跟实际工作情况有很大脱节。
隔岸观火,实在很难引起人的共鸣。”
我:“这应该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经验之谈。”
他:是“看山是山"还是"看山不是山"?
我略微思考了一下:“我的理解,当你学会了理论或者掌握了一个技能之后,你可能觉得看山是山,可以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或一定的规律进行操作。
但是随着你了解的更多以及掌握对它更多的学习与拓展延伸,你发现你知道的太少,还需要去不断的学习,扩充与钻研,视为看山不是山。
你知道一个技能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它总是带随时代不断的变化而不断的精进。”
他:“你觉得对一个技能的学习是更加精细化和全面化吗?”
我:举个例子,随着时代的更迭,很多知识,很多内容,其实是过时的。人要不断的学习,跟得上时代进一步的步伐,有些技能和知识都是落后的。
他:我这个问题相当于,比如做菜吧。
自己在学做菜的过程中,你可以学很多很多知识,刀功,食材处理,火候,调味,另外随着时代营养学和美学的发展,你也会注意摆盘的美感以及食物相冲,营养搭配这些。
你学了很多很多,并且自己能真的做出一道大厨水准的菜出来。在学做菜的各个方面都基本功扎实,并且有一定深入,还跟上时代然后你去一家饭店应聘。
你受到了饭店大厨和老板的认可,进去里面做菜,但是你发现真实的做菜的场景和你想的很不一样。你虽然做好了脏乱和为效率而降低质量的准备,但是厨房的急促,脏乱,为了快速搞定几盘菜,会去催买菜,但是买来的食材以及库存的新鲜程度啦各方面也不怎么好。这些你都很难接受。
而且你还得像个机器一样,一道一道的冲,像战斗一样,直到一天结束。
你虽然主观上想追求精细化的菜肴,认为那符合自己的美学追求,有成就感,但是在客观上实在没办法在现实的厨房做到。
可能你用半天做一大桌,从买菜,准备到做菜给自己家人,可能做的非常非常好,很满意,但是同样那几道菜,在餐厅厨房里十分钟让你干完。
而且还容易受到客户的投诉,大厨和老板的施压,合作的同事的那些环节你也不满意。
我: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是在讲熟能生巧
他:我不是。
这些不是靠熟练就能搞定的,是客观上一定做不到的。
你无法用搞艺术一样精细化的在生活中对待你爱的技能。
所以这时候,实际上你就要做出取舍。用80%的精力和时间解决20%重要的事情,其他都可以妥协。
虽然能解决问题,但这时候你发现以前学的那么多其实大部分都没用上。
你只用到了自己学的20%的东西,这时候你心里会不会很不平衡?
我:肯定[旺柴]。
你很容易就觉得憋得慌,自己多年的学习基本派不上用场,很难实现自己追求的理想。一开始你还会"我命由我不由天",后面你发现自己只是普通人,无法解决这种普遍的结构性的矛盾。
另外你还会面临各种各样不属于那个技能的其他问题,而且那些问题甚至某种程度上要比你技能本身花的时间更多,更重要。
所以实际上,现实的复杂程度远比书本上,单纯的学技能要高得多。学术性的实验室,提供了太多理想的条件,而现实的工作实际上会因为考虑的纬度过多,一下子就把原来觉得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不少。
我:可能是这样。我觉得“看山是山”还是“看山不是山”,是个人的经验之谈。
一个人精进一个专业或行业,到底是“看山是山”还是“看山不是山”,经过讨论,我的概念变得模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