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值日的安排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之一。
经常见到许多班级的值日生,下午放学时在教室里打打闹闹,磨磨蹭蹭地干值日。
十多年前,我带的班里的值日安排就实现了高效与质量的统一。放学三分钟,干完值日、锁门、走人。为此我还颇为得意地写过一篇《怎样让学生在三分钟之内干完值日》。
我的诀窍无非两条:一、分单双周干值日。一个学生两周干一次值日。这样是别的班用的人数的一半。俗话不是说嘛,“人多瞎胡乱,鸡多不下蛋。”责任到人,各管一块儿。责任明确,这样既杜绝了偷奸耍滑,又避免了老实人多干的情况。二、把扫地的活提到前一天的下午放学之后。这样,第二天早上拖地、倒垃圾等活儿就可以直接干,而不是需要等到扫地的扫完才能干,有效地避免了怠工情况。
其实,还有隐含的第三条,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扔垃圾,如果有垃圾,下课及时扔在垃圾桶内。
我一直引以为傲的把扫地的活提到前一天的下午放学后,直到今年此时才发现还可以换个思路。这个思路的转换源于擦窗台、讲桌学生的端水安排。
教室在一楼,离水管很近。一开始准备的水桶几乎没用过,学生都习惯于直接去水管那里洗抹布。前几天,我在给擦窗台的学生补充讲解干值日的标准时提醒学生,早晨干完值日要把脏水倒掉,把抹布洗干净,而后端半盆水回教室。这样,中午再干时就不用往水管那里跑一趟了。并且,过一段时间天冷的时候,在教室里放过的水也不会太凉。一天擦两次,下午就不用干了。中午端来的水,第二天干值日的人再用。这样,你每天用别人端的水一次,每天也会给别人端一次水,这就是所谓的互助共赢嘛。
新初一,单双周的值日虽有提醒,学生仍是记不明白。扫地的两人需在前一天的下午把值日当天早晨该干的活干了,学生就更糊涂了。
当然,我的值日安排是从初一至毕业,无论座位怎么调,值日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应该早晚会记住的。
端水的安排明确以后,那天晚上,我突然灵光一现:天哪!扫地也可以借鉴啊。原来是前一天下午扫一次,第二天中午扫一次。把它改成当天中午扫一次,下午扫一次,不就简单了吗?这样,学生扫地也是中午为自己的值日扫一次,下午扫地就是为了第二天的值日了。为自己,也为他人。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说了,你干嘛这么费劲呢,我们都是下午放学全干好。我之所以让扫地的干值日时间和别人不一样是有两点考虑的:一、下午放学后,让两人留下扫地,其他同学尽早离校。这样学生回家可以早一些,路上更安全,尤其是现在开始天黑得越来越早了,让更多的孩子早走更放心。二、学校的卫生检查是早晨、中午。下午都干好了,如果晚上刮风、变天,又会被吹上尘土,而且前一天下午拖的地肯定不如第二天现拖的显得更干净。
这次扫地的安排变化给我的启示:
你一直坚持了许多年的、自以为非常正确,并且引以为傲的理念与做法不一定是对的,或者说不一定是最优的。
一个小小的思路的改变,也许会带来大不同。
不要过度地盲目地自信,其实还可以有更合理的问题解决办法。
不断动脑,不停思考,才能找到事情的最佳处理办法。
2019年10月22日凌晨5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