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志
#我的五千年#《史记》第2天:农耕文明的宿命

#我的五千年#《史记》第2天:农耕文明的宿命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20-02-05 08:56 被阅读0次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制五气,蓺(音yi)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chu)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古史传说时代有很多模糊的地方。昨天根据注解标注的黄帝活动范围主要在龙山文化核心区之一的山东西部、江苏北部、河南中东部一带。

而《国语》记载的黄帝炎帝在湟水和渭水流域,陕西与甘肃,考古学上这里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核心区,也是周人龙兴之地,而黄帝正是姬姓,与姜姓通婚,姜是羌人的一支。轩辕之丘记载的也都是在山陕西甘肃一带。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因为时期与黄帝相当,被有些学者就当成黄帝部族的都城。

上面所讲黄帝与蚩尤、炎帝的斗争,或许是西北地区,在周人之前,部落方国相互兼并,形成单一核心方国的过程。

中国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整体是单一核心的记述,或者说视野始终在同一文化区或者正统观内。文化未曾断绝正是此意。与宋同一时期的大辽、金国、西夏,就不在这条线上。夏、商、周主要在黄河流域,流域外的记录也不多,但实际上新石器时代的中华大地上一直是苏秉琦先生提出的满天星斗模式,东北的辽河凌河流域、黄河流域的上中下游、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等都孕育出各自的文化,经由考古被发现。只是壮大的单一核心逐渐同化征服周边区域,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华,那些消失的前文字时代的文化能够被考古发现,证明他们来过,但是是谁来过可以推测,无法确知。那些建立山东龙山文化的英雄人物没人知道,良渚文化的英雄是谁连推测都不可能了。

黄帝的故事是胜利者的故事,炎黄子孙是胜利者的后代,代代相传讲述祖先的故事,我现在在读的故事。全注全译版本中这样写道:在姬姓建立的周王朝的数百年间,人人纷纷把古代的重大发明全部归属于黄帝及其大臣。春秋战国,统一的需要就是要把不同部族统统说成是同一血缘的兄弟族,于是把各族不同的宗祖神编排成一个世系的创作就出现了。

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佛法北上东传的过程,那些因佛教兴起而渐渐消失的宗教的神灵,被纳入到佛教的体系中,比如四大天王、梵天等等。


轩辕之时,神农部落因为后代子孙德薄,衰落了。神农部落是姜姓,以农耕著称。他们不知道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在距今700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或许因为掌握核心种植技术,神农部落一度成为地区领主,而今衰落,这一地区又陷入到权力的游戏之中。诸侯相互侵略,神农部落一点办法都没有。于是黄帝操练士卒,干就是盾,戈是先秦的主要兵器,以征服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结果诸侯都来俯首称臣。

王道霸道。王道是心悦诚服而来,霸道是打得你不得不来。来了就好,化干戈为玉帛。根本还是王道,这是与时间为友的哲学,向内看。

诸侯当中,蚩尤最为暴烈,传说中他是东方也就是今天山东省西部地区九黎部落的酋长。无人能够征服他。

蚩尤听着就像是兽族的

与此同时,传说姜姓部族的宗祖神炎帝想要欺凌诸侯,诸侯就纷纷归附黄帝。今天我们称为炎黄子孙,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全族的始祖,这一传统是周人建立的,这是周人对自己母系远祖炎帝和父系远祖黄帝的尊奉与神化。

有了诸侯的归附,黄帝施行德政,整备师旅,观测气候,发展农耕,安抚百姓,测量四方土地,训练出如熊、豹、狸一般的勇士「符号学案例」。黄帝率领他们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之后取得了胜利。

阪泉之野的说法也不少,河北涿鹿,山西运城盐池附近等。但是炎黄世代联姻,怎么会打起来呢?所以有学者认为阪泉之战是涿鹿之战在传说中的分化。或者说阪泉之战也就是涿鹿之战。

降服了炎帝,还有蚩尤。蚩尤作乱,不听从轩辕的号令。轩辕于是向诸侯征集军队,在涿鹿的郊外与蚩尤爆发大战,最终禽杀蚩尤。

诸侯因此尊轩辕为天子,代替神农氏,人称黄帝。

农耕文明需要秩序、稳定性。天时地利人和是农耕文明的语词,农时不对付,收成受影响。土地肥沃与否,收成受影响。需要人照看,不然收成受影响。有了无土栽培和大棚,天时与地利都无碍了,只剩下人和。

被尊奉为天子的黄帝,天下有不顺服,黄帝去征讨,直到对方平服。开山通路,未尝有安闲的时候。

以上是农耕文明天子的责任。施行德政,整备师旅,观测气候,发展农耕,安抚百姓,测量四方土地,好皇帝也大概就是这样了。改朝换代,怪自己。

打完,收工。

to be continued

相关文章

  • #我的五千年#《史记》第2天:农耕文明的宿命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

  • 灵宝有个弘农书院

    弘农二字,寓意“弘扬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本,是立国之本,而弘扬农耕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

  • 文明

    何为海洋文明? 何为农耕文明? 何为草原文明? 平原区与山地丘陵的农耕文明有何差异...

  • 农耕文明

  • 农耕文明的产物?

    2019.9.27 通临《散氏盘》,时常感受到古贤的天真浪漫,率性自然;也见汉字象形造字的原始风貌。透过字体依稀可...

  • 遥远的农耕文明

    回忆七年级上册第2课农耕文明 导入时提问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然后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古代原始居民是如何过...

  • 为什么说中华农耕文明历史有上万年?

    为什么说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有上万年? 一、中华地域范围和中华农业文明 说“华夏农耕文明”,地域范围不够广泛,我认为...

  • 为何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会经常产生冲突?

    你一看到题目,我猜你就会想到什么是游牧文明什么是农耕文明,那我现在就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 ...

  • 稻粱黍麦菽

    张如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在工业化的浪潮中,农耕文明已隐藏...

  • 4Aug-西方扩张时的中国

    1.中国社会的文明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农耕文明跟建立在海洋之上的西方文明是相冲突的,农耕文明是内敛的,海洋文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五千年#《史记》第2天:农耕文明的宿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ej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