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讲《OKR工作法》。在前两讲中,我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OKR、OKR的优势以及OKR的要点,帮助大家在认知上比较完整地了解了OKR这个目标管理工具。接下来,我们就将进入实操层面,看看一个公司具体应该如何设计目标和关键结果,以及如何有效地推进OKR的进度。
01设计OKR的五个步骤
OKR工作法并不复杂,但实行起来确实有点麻烦。很多企业在尝试OKR失败后,都会抱怨一定是这个方法有问题,然后就不肯再继续尝试了。可是一种方法再好,如果不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也不一定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么OKR工作法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去进行呢?我们先说一说设计OKR的5个步骤都是什么:
1. 各层级召集本层级参与设计OKR的人员进行头脑风暴。
比如,设计公司层级的OKR就召集高管团队。设计部门和团队层级OKR就召集部门负责人和业务经理。如果参加人数较多,头脑风暴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3人一组,每组制定两三个目标,每个目标对应1到3个关键结果。
我们必须在第一步就明确,公司制定的目标必须是高质量的。高质量的目标,其导向的结果必须是可控的。意思就是当你为全公司制定了一个目标时,层层向下到部门、团队、个人,他们的目标必须被执行者完全掌控。在个人实现目标的前提下,团队目标得以实现,团队和各部门的配合中,整个公司的目标得以实现。绝不能出现因为某一个人有过失而导致整个公司的目标都不能达成。那这种目标质量就不高。最起码也是到达每个人身上的目标质量不够高。
就比如本书中汉娜和杰克的例子,他们制定了本季度打开本地区的茶叶市场的目标。并没有层层下达,直到制定每一个人员的目标,更不用说技术部和销售部的合作了。技术部开发的线上销售软件没有及时到位,销售部这边汉娜没有按照计划招聘到本地区的业务员,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目标没有达成。这种因一个人目标没有完成,或者因为部门没有协作完成,而导致整个公司没有达成目标。这个目标就不是高质量的目标。
确定了高质量目标的标准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2. 分别阐述并提炼。
头脑风暴完成后,要在头脑风暴的小组中集中讨论,对每个OKR由提出的成员本人进行阐述,在阐述过程中,需解答其他成员提出的相应问题。然后把重复的OKR进行合并。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在各自层级中集中讨论,阐述,合并同类项。最终形成本层级的OKR。
在这一步,我们还要注意到两点:
第一点是,经过讨论形成的目标必须具备商业价值。
意思就是说所制定的目标要能提高公司的整体业绩,能够让大家看到既定的效益。比如“本季度我们一定要打开北京朝阳区销售市场”这个目标,表明以前公司的产品在北京朝阳区销售业绩为零,打开市场的结果就是能让公司扩展市场,增加销量,提高效益。
第二点是,高质量的关键结果必须是可以量化,可以被衡量的标准。
比如用数字去定义。它是能实现目标的标准。也就是说,当一个目标对应了三个关键结果时,一旦三个关键结果实现了,那么目标就得以实现了。比如针对“拿下朝阳区市场”这个目标,可以指定三个关键结果:1.扩招3个朝阳区本地销售员;2.与朝阳区供应商签订合同;3.在朝阳区的销售额达到5万。这些带有数字的关键结果,即便从上到下层层分批下去,到了各个部门,甚至细分到每个人身上,也都是具备可操作性和方便测量计算的。
3. 校准和修改。
这一步是为了确保本层级设计出来的OKR和公司整体的目标相一致。尤其是对于部门和团队来讲,有些OKR是必须通过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关键结果和目标。此时,你必须准确的说明,本部门需要哪些部门的协助,需要别的团队做什么工作才能实现自己部门的OKR。同时也要明确,本部门可以提供给其他团队什么帮助。只有团队和部门之间达成共识之后,据此修订和校准自己本部门的OKR,才算最后敲定。
也就是说,关键结果的自主权掌握在每一个参与制定的设计者手中,而不是自上而下由领导布置的。这在我们第一节的分享中,我们谈到KPI与OKR的区别时曾经讲到过。关键结果的设计需要公司每个人和团队一起自发设计制定,同时对关键结果能否达成负责。
4. 对于个人的OKR,必须在保证自上而下层层目标的基础上,与本团队其他成员讨论,或者在上级指导下完成修订。同时还需要保证个人的OKR是可以预先评估关键结果的实现程度,以利于个人目标在制定时兼具现实性和挑战性。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高质量的目标不仅仅要具有挑战性,还要切合实际。我们制定的目标需要具备鼓舞员工向更高业绩努力的功能,切合实际,就是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实现不了的数字,还必须让员工能通过努力去实现。也就是说,高质量的目标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5.自下而上的设计OKR,需要在最后定稿时,向上级汇报本部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获得批准后,要所有人公开,保证全透明管理。
02做好 OKR关键结果的复盘
我们在上一节的分享中说到,团队要按照“完成计划和复盘结果”的节奏运行。周一的时候完成计划和关键结果的调整,周五复盘关键结果实现的情况。
尤其,大公司还要在不同的层级中,层层进行OKR关键结果的复盘。每个人都要重视OKR关键结果实现情况,如果因为某些人的拖延,影响了公司或者部门的目标达成,工作节拍就会滞后。
同时,我们在复盘中要看到关键结果的达成情况。如果没有实现也要勇于承认,关键结果设置的标准太高了。一定要吸取教训,做好下一季度OKR设计的调整。
我们前面分享的,在设计OKR时,可以做一个矩阵。我们在复盘时,也需要按照矩阵上的目标和关键结果的完成情况按顺序复盘。比如,矩阵右上角是公司目标以及给每个部门制定的关键结果,每个关键结果都标注一个信心指数,然后每周要进行复盘并更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进,工作的进展,与客户的对接等努力,完成关键结果的信心指数会随之增加。我们可以一目了然。
矩阵左上角是本周为完成目标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按照优先级排列,最多不超过4件。比如和某个公司签订合同,完成客服岗位描述等。这些在周末复盘时,可以及时根据完成进度,进行标注。比如,已经完成的可以打对√。
矩阵左下角是后面4周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便于各个部门的协作。矩阵右下角是状态指标,比如客户满意度怎样,可以分别用红色,黄色和绿色来表示与客户的关系程度。都可以在每一个周末更新情况。
每周五进行的分享使大家充分了解到每个部门的工作进度和成绩,整个公司所有部门和个人的OKR进度,经过复盘之后,大家都可以互相看到进度,进程都是十分透明的。整个团队有节奏有计划地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周五成为了每个人心目中的“胜利会议”。
在这里,作者强调说:高质量的关键结果必须是可以跟踪进展的。如果你的关键结果制定出来,是不到一个季度的最后一天,我们都不能看到结果,到最后一天我们才能知道目标是否实现,那就不是一个好的关键结果。
假如一个团队真的没有完成关键结果,就需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去改进?所以OKR不是为了绩效考核。我们往往需要把精力聚焦在学习和总结上;聚焦在挖掘团队的潜力和高效的执行力上;并最终把落脚点放在公司整体目标的推进上。
从这方面来说,OKR的使用过程是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现团队在实施OKR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并不断地调整的过程。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就会逐项完成了每一个关键结果,公司业务就会得到横踢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