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姑娘小杂
前天和一位学妹聊天的时候,她跟我说,“学姐,为什么我那么努力的讨好她们?努力的想和她们一起,可还是合不了群?难道就因为我们晚了一年相遇,我就该孤独吗?”
我想,这不是相遇时间早晚的问题。
她只是一直没有搞清楚,她的一起,到底是迫于现实想合群,还是真的想和她们一起。
我说,
如果你是害怕孤独,那你就先暂停一下吧。因为努力想合群的你,真的很不快乐。而那些你想合群的她们,也感受不到你的快乐。
其实现在想想,到底也是我们把身边有伴看的太重,太在乎自己有没有合群,都快忘了自己独处的样子。
一枝也能独秀01
盲目的合群,是你泯然于众人的开始
从小到大,我不管做什么都喜欢拉个伴,上厕所要有人一起,吃饭也要找个伴,甚至长大后的兼职也要找个姐妹陪着。
我也曾经问过我自己无数遍,为什么我一定要人陪呢?我自己可以吗?
答案是——可以!(我做不到哇!)
所以我一直把自己的黏人属性定义为,害怕孤独。可是读了《乌合之众》我才明白,我黏人,只是因为觉得事事有人陪,会显得比较合群。
合群固然能获得安全感,但为了合群而迷失了自我,那就得不偿失了。
《乌合之众》里这样讲:
当一个人融入了群体之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淹没,他的思想也马上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这个群体存在的时候,他就有着明显的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这就叫乌合之众。
蚂蚁也要一只去觅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爱情公寓最终季》,在颜值平均眼镜那一集,当大家带上小黑发明的颜值平均眼镜后,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张伟的样子。很好笑对不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不就是群体效应吗?
就像颜值的高低一样,思想也是有深度的,我们每个人单拎出来都是优秀的,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但一到群体,我们就会被迷惑,被传染,被平均……
群体中的人,大脑是麻木的,它们就像被催眠了一样,会进入一种迷幻状态,只能进行条件反射,成了无意识因素的奴隶,在这种无意识状态下,文明人会退化成野蛮人,而我们,也会从不一致的方形被磨合成一致的,毫无特色的圆。
当一个群体以[追求一致]为荣,那这个群体必然会渐渐平庸,直至消失殆尽。
如果困惑,就抬头吧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寓言故事:
羊群里都有一只领头羊,所有的羊都追随着羊首领。有一天,羊首领带着一群羊去找新的驻足地,他们找啊找,找了好久,终于在悬崖的对面找到了饱满多汁的草地,可是这个悬崖太宽了,跳不过去啊,怎么办?羊首领后头看了看身后的羊手下,决定不管怎么样,都要试一试。
于是它纵身一跃,叭~~~摔下悬崖。
羊首领这一跳,失败了。但是后面追随它的羊群依然义无反顾的纵身跳下,即使明知前面是悬崖。
这就是著名的“羊群效应”。而学会怎样做一只不盲目跟风的羊,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一切都会变好的02
学会和自己相处
身边有伴,确实会给人带来安全感,但古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谁都不能保证这一刻在你身旁的人,下一刻会在何方。所以,学会独处,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空闲的周末,带着一瓶水,在洒满阳光的图书馆临窗座位,捧着书,慢慢的等夕阳,这个场景,在多少人的想象中出现过,但是,如愿的恐怕只有寥寥。
我们的周末,不是被忙碌的社团活动拉着走,就是借口太累要休息,蜗居在宿舍玩手机。
这样的我们合群吗?——当然,身边的朋友都这样。
这样的我们快乐吗?——快乐呀!
别急着下定论,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半年后,当你抱怨英语太难,而你的姐妹告诉你,她过了四级;当你为自己满身肥肉苦恼,而你的姐妹在朋友圈秀着刚练出的马甲线;当你和昔日伙伴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你……还快乐吗?如果合群的代价是让我们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你还会害怕独处吗?
盲目的所谓【合群】,正在一步一步扼杀掉那个努力求上进的你。虽然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但是那个为了未来努力的你一定很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