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9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属于耳朵;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诗人却有生花妙笔,让音乐穿越时空,居于心灵。
柳永《望海潮》中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弄”和“泛”用得极巧妙。是“于晴日”吹奏“羌管”,是“于夜晚”泛舟采莲高歌,却采用了常见的拟人手法,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如翩翩起舞的仙子;采菱的歌儿唱起,仿佛那在荷间行进的小舟自由无拘束。清代诗人沈德潜讲,“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朴字见色”,这两个“字”,便将抽象的音乐化为具体的形象,让人沉浸在这羌笛菱歌的悠扬里,让人流连在这心旷神怡的生活中。
语文之美之㉛ 战胜时空的艺术又有陈与义的《临江仙》,上阙下阙的结尾句都有音乐,“吹笛到天明”,“渔歌起三更”。“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溪水潺潺,月光映照水面,点点闪动的光让人觉得是月光在流动;在杏花淡淡的影子里,一定嗅得到淡淡的香;清脆的笛声一直欢快的奏响,一直到月西下,天渐明。这欢快好像能够穿越“二十余年”,一直“响”在怀恋着旧日好时光的词人的心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一个人,会历经多少沧桑?回首往日,感慨“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整个历史呢?那些波澜壮阔,不惊;那些起伏跌宕,不乱;那些悲欢离合,不露声色;那些伟大卑劣,不着痕迹。所有的,似乎寓在三更静谧水面上的渔歌声里。这渔歌声,穿过了重重的历史雾霭,化作一个面容平静似水的老者,娓娓道一番心事,不说愁。
语文之美之㉛ 战胜时空的艺术
文字是可以战胜空间和时间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