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序结构
代码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语句,代码就会一句一句的执行下去,直到结束。
二、选择结构
可分为两种:if和switch两种
1、if ..else if-else语句或许是控制程序流程最基本的形式。其中的else是可选的
格式如下:
第一种结构形式:
if(boolean表达式)
{
条件执行体;
}
第二种结构形式:
if(boolean表达式){
条件执行体A;
}else{
条件执行体B;
}
第三种结构形式
if(boolean表达式1){
条件执行体A
}
else if (boolean表达式2)
{
条件执行体B
[else if (boolean表达式)]
}
Else
{
条件执行体C
}
第三种if条件结构形式分析:
如果boolean表达式1结果为true,则执行条件执行体A,跳出判断,否则执行boolean表达式2。Boolean表达式2的结果为true,则执行条件执行体B,跳出循环。以此类推,if选择结构都是这样逐一判断下来。如果最后一个boolean表达式都为false,那么就执行条件执行体C。当然过多的if也是非常不推荐的,下面就介绍switch,解决过多if的问题。
注意:Java不允许我们将一个数字作为布尔值使用,若想在一次布尔测试中使用一个非布尔值——比如在if(a)里,那么首先必须用 一个条件表达式将其转换成一个布尔值,例如if(a!=0)。
2、Switch
“开关”(Switch)有时也被划分为一种“选择语句”。根据一个整数表达式的值,switch语句可从一系列 代码选出一段执行。它的格式如下:
switch(整数选择因子) {
case整数值1 :语句1; break;
case整数值2 :语句2; break;
case整数值3 :语句3; break;
case整数值4 :语句4; break;
case整数值5 :语句5; break;
//..
default:语句;
}
其中,“整数选择因子”是一个特殊的表达式,能产生整数值。switch能将整数选择因子的结果与每个整数 值比较。若发现相符的,就执行对应的语句(简单或复合语句)。若没有发现相符的,就执行default语 句。 在上面的定义中,大家会注意到每个case均以一个break结尾。这样可使执行流程跳转至switch主体的末 尾。这是构建switch语句的一种传统方式,但break是可选的。若省略break,会继续执行后面的case语 句的代码,直到遇到一个break为止。就那上面的格式来说,如果将语句1,语句2后面的break去掉,当整数因子为1时,程序自然会执行语句1,在没有遇到break时它不会停止继续执行下去,语句2、语句3执行完之后出现了break跳转至switch主体的末 尾。事实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当case选择完成之后就不再存在了,switch主体中成为了顺序结构了,遇到break时才会跳出主体。整个注意最后的default语句没有break,因为执行流程已到了break的跳转目的地。但它要求使用一个选择 因子,并且必须是(byte、short、int、char)这样的整数值。对于非整数类型,则必须使用一系列if语句。
三、循环语句
1、while语句
格式:while(布尔表达式)
{
语句;
}
在循环刚开始时,会计算一次“布尔表达式”的值。而对于后来每一次额外的循环,都会在开始前重新计算 一次。如下从一数到十:
Int a2 = 1;
while (a2<=10)
{
System.out.println(a2);
a2++;
}
这个循环的作用是将1到10打印出来,循环刚开始a2=1与10判断完成执行方法体,a2自增,再与10比较于此类推直到a2=11时跳出循环。
2、do-while语句
do-while的格式如下:
do {
语句;
} while(布尔表达式);
while和do-while唯一的区别就是do-while肯定会至少执行一次;也就是说,至少会将其中的语句“过一 遍”——即便表达式第一次便计算为false。而在while循环结构中,若条件第一次就为false,那么其中的 语句根本不会执行。在实际应用中,while比do-while更常用一些。
3、for语句
for循环只进行一次初始化。随后,它会进行条件测试,而且在每一次反复的时候,进行自增或自减操作。
for循环的形式如下:
for(初始表达式;布尔表达式;循环后操作语句)
{
语句;
}
无论初始表达式,布尔表达式,还是循环后操作语句,都可以置空。每次反复前,都要测试一下布尔表达式。若获得的 结果是false,就会继续执行紧跟在for语句后面的那行代码。在每次循环的末尾,会执行一次循环后操作语句。
//计算器从1数到10
for(int i = 1; i<=10 ; i++)
{
System.out.println(i);
}
注意变量i是在需要用到它的时候定义的——在for循环的控制表达式内部,c的作用域是由for控制的表达式。 可在for语句里定义多个变量(一般选择i,j,k,m这样的字母定义变量)但它们必须具有同样的类型:
for(int i = 0, j = 1; i < 10 && j != 11; i++, j++)
其中,for语句内的int定义同时覆盖了i和j。只有for循环才具备在控制表达式里定义变量的能力。对于 其他任何条件或循环语句,都不可采用这种方法。
4、嵌套循环
若外循环的循环次数是m次,内循环的循环次数是n次,那么内层循环的循环次数需要m * n次。
嵌套循环注意:
1.使用循环嵌套时,内层循环和外层循环的循环控制变量不能相同。
2.循环嵌套结构的书写,最好采用“右缩进”格式,以体现循环层次的关系。
四、控制循环结构
1、单个循环跳出
在任何循环语句的主体部分,亦可用break和continue控制循环的流程。其中,break用于强行退出循环, 不执行循环中剩余的语句。(跳出循环)而continue则停止执行当前的反复,然后退回循环起始和,开始新的反复。(跳过continue当前这一次循环体,开始下一次循环。)return表示结束循环所在的方法,方法都结束了,循环结构自然也就结束了,并且返回相应的值
就以下面的程序为例: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在第四次的时候终止循环
for(int i = 1 ; i <10 ; i++){
if(i==5)
break;
System.out.println("我已经输出了"+i+"次");
if(i==4)
return ;
}
//输出12以内三的倍数continue循环
for(int i = 1; i<12 ; i++)
{
if(!(i%3==0))
continue;
System.out.print(i+" ");
}
}
}
输出结果为:
我已经输出了1次
我已经输出了2次
我已经输出了3次
我已经输出了4次
如果没有这个代码块输出结果为:
我已经输出了1次
我已经输出了2次
我已经输出了3次
我已经输出了4次
3 6 9 12
首先分析break,如果没有break我们知道程序会打印出十条输出语句,加上下一个循环输出的:3 6 9 12当加上break时,系统输出的结果是打印四条输出语句加上3 6 9 12说明break终止了本次循环而继续往下面执行。对于continue如果不存在结果会打印出1到12连续的12个数,当加上continue之后,它遇到不是三的倍数就终止了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得到三的倍数。说明continue只是终止本次循环继续下一次循环。当我在第一个for循环中加入一个return之后,下面的那个循环根本就没有进行, 说明return跳出的的方法体而不是这个循环语句。
2、嵌套循环跳出
唯一用到标签的地方是在循环语句之前。在循环之前设置标签的唯一理由是:希望在其中嵌套另 一个循环或者一个开关。这是由于break和continue关键字通常只中断当前循环,但若随同标签使用,它们 就会中断到存在标签的地方。如下所示:
label1:外部循环
{
内部循环
{
//... break; //1
//... continue; //2
//... continue label1; //3
//... break label1; //4
}
}
如果没有break outer语句,就没有办法在一个内部循环里找到出外部循环的路径。这是由于break本身只 能中断最内层的循环(对于continue同样如此)。在条件1中,break中断内部循环,并在外部循环结束。在条件2中,continue移回内部循环的起始处。但 在条件3中,continue label1却同时中断内部循环以及外部循环,并移至label1处。随后,它实际是继续 循环,但却从外部循环开始。在条件4中,break label1也会中断所有循环,并回到label1处,但并不重 新进入循环。也就是说,它实际是完全中止了两个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