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 | 葛覃:古代女子回娘家都准备些什么

诗经 | 葛覃:古代女子回娘家都准备些什么

作者: 穆晓禾 | 来源:发表于2016-03-14 05:16 被阅读0次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

    集于灌木,

    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

    为絺为绤,

    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

    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

    ——《周南·葛覃》

    这又是一首明显假托的后妃之作。

    写已出嫁的女子准备回娘家探望父母,采葛煮葛,织成粗细葛布,做一件新衣服。并征得公婆和师姆的同意,又是洗衣,又是整理东西,最后才高高兴兴地回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能整理在一块,是通过采诗的途径,由采诗官到各地收集而成。《国风》多为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

    这首显然是来自民间,写底层普通女子回娘家的诗。

    绝对不是新婚的女子,刚结婚的人怎么可能没有新衣服呢?定是已婚多年了,想回一趟娘家,看看父母。

    她的婆家并不富裕,她甚至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可回娘家,又不能穿得破破烂烂,总得体面一些,顺便告诉父母和乡邻,自己过的还不错。

    买不起帛线,自己只能去山谷里割葛拉藤,煮葛抽线,再织成布匹,如此才能做成一件粗布衣裳。这需要时间,何况既然做衣服,又岂能只弄自己的,还有丈夫孩子的,甚至公婆也有。虽诗中未写,但这样想来,更符合常理。

    外面是新衣,里面是旧衫。她要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才能踏上回娘家的路途。害浣害否,哪些该洗,哪些不该洗。她太忙了,贫穷家的女人,总是把脏衣服攒够一大堆才洗,缘由她也是田地里的一份劳力。

    终于,获得了一次回娘家的机会,她能不高兴吗?

    诗中的言告师氏,这里的师氏,可讲保姆,可讲女师。她家这么穷了,如何请得起保姆和老师呢。一定是被后来修改过的,往后妃身上靠,但对于整首诗来说,这是一处硬伤,很突兀,不符合常理。

    我猜想,诗中师氏这个地方,可能被替换了公婆或丈夫的词语。若原诗就是师氏,那师氏也应该是另一个意思。

    即便是古代嫁女,无论嫁多远,中间也会有亲戚和熟人关联,总之能和娘家联系得上,而不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任由蒸发。

    师氏就是那个可以传信的人,于是便自然地有了下一句,言告言归。

    诗中只讲了她回娘家前准备了一件事,做一件新衣服,而未说还要带什么东西孝敬父母,更未提丈夫和孩子是否和她一块去。

    此时,我不由地想到了那首传唱多年的民歌《回娘家》。

    看看人家,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往脸上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还背着一个胖娃娃,简直是满载而归。

    古代出嫁的女子探望父母,总该带些什么吧,诗中未提,咱也不好过分揣测。

    如若,真是后妃写的自己,堂堂一国之母,回娘家那该是怎样呢?

    再讲妇德,再造女功,也不该如此寒碜吧。粗布的葛衣,其实就是麻衣,又不是奔葬,何苦如此呢。岂不是有辱国母的形象?

    周后妃归宁,我们不知道是啥排场,但《红楼梦》里的贾元春,身为贵妃回娘家省亲,那是说不尽的繁华热闹。

    所带赐物价值,不知能买得下多少座大观园,贾府上下人人有赏。光下人就打赏了清钱五百串,一吊制钱是1000文,50万铜钱怎么着也能装满几个大箱子吧。

    时光移步现在,如今的女子回娘家,已不像从前大包小包地带了。若想孝敬父母,直接打卡,给现钱,想买啥买啥,即使是在乡下,啥都有啥也不缺,买卖很方便。

    方玉润著有《诗经原始》,我很是赞成他的主张,循文按义以求诗的主旨。不穿凿附会,还原一部真实的《诗经》解读,是我写作的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 | 葛覃:古代女子回娘家都准备些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hl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