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这一生有什么非看不可的书,除了人生之书,那就是龙应台的书。
我们可以不看鲁迅曹禺,不必理解蕴含在他们身体里的愤怒和哀伤,不必看韩寒郭敬明,不必在青春期假装忧伤。
但一定要看龙应台,因为我们必须学会在爱和离别中,在岁月变迁中学习爱和慈悲。有慈悲,才能有善,有善,才能有同情,有同情,才能爱世界。
很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她将温柔化作文字。她有一颗温柔体贴的心,她站在朋友的角度上体察朋友的小心思,她站在母亲的角度上体会到儿女长大时父母的不舍,她站在子女的角度上,述说父母老去的悲哀,逝去的锥心之痛。
过去,龙应台写儿子,亲切的呼唤儿子安德烈,现在,她写母亲,给老了的,忘记了的母亲美君写信不会被读,也不会被回的信。
父母以献祭的方式爱孩子
龙应台说,“这世界上有一个女人,不知道为什么,曾我做了这些事。头十年,每天省下自己的每一毛钱,为我无穷无尽地提供吃的喝的用的。后十年,什么粗工都愿意做,为我筹学费。她的手上生了茧,因为日夜编织渔网。她无论如何要让我受高等教育。我终于受足了教育,而且受的教育越高,我走得越远。她欢欢喜喜,目送我远行的背影。这个关系很怪异,她究竟欠我什么呢?”
父母,尤其是更为感性的母亲这一方,愿意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前途,没日没夜的工作,比如龙应台的母亲,甚至愿意为了孩子牺牲尊严,牺牲身体,比如阿甘和程小蝶的母亲。
她们像献祭一样,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孩子,这是父母伟大的一面。
不要借爱勒索
然而父母也存在可恨的一面。
父母与孩子,父母处在领导和支配地位。所以,某些时候,孩子会被父母以”爱“的名义,施加暴力之实。
前几天看了一部日剧,名为《可以不可以》。
剧中的男配角长谷,是个能力极高的编辑,家境优良,一表人次,正处于渴求青春恋爱的高峰期,却觉得自己无法爱上任何人。其实,长谷小时候非常渴望温馨的家庭关系,每天早晨都对妈妈说”早上好“,但妈妈从没回应他的期待。妈妈只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他的一切,并且要求他应该领情。
长谷的妈妈以及长谷的前女友的做法,就是在”借爱勒索“。
龙应台话题的核心则是隔壁的叔叔。隔壁的刘叔叔对人亲和有礼,他会去救处于危机的孩子,却对自己的孩子施加高压政策,当众拳打脚踢,毫不手软。
不管是长谷的母亲,还是伯格曼的爸爸、卡夫卡的爸爸,隔壁刘叔叔,他们虽然爱着孩子,却假借爱,施加暴力。
龙应台批评了刘叔叔一类借爱勒索的人,也同时批评了自己。她的父亲很喜欢喜欢开车带着母亲游山玩水,可是不断出车祸。为了杜绝这类事件,龙应台没收了父亲的车钥匙,从此父亲再也不出门。
龙应台的做法,同样是借爱勒索。以自己关心对方为借口,不顾对方的感受的爱意,都是勒索。给孩子自由,也要给父母自由。
给孩子”质量时间“,给父母”专属时间“
在《二十六岁》这篇散文里,龙应台写到,她在纽约的咖啡馆里,见到一对母女在玻璃窗前往咖啡馆里探头,这个场景令她潸然泪下。她想到,在这个社会里一直提倡要给孩子有质量的陪伴,却很少提出要给父母专属的陪伴。
一个女人,可以同时扮演母亲和女儿的角色,但她常常顾着扮演母亲,却忘了当好一个女儿。
古话里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龙应台写到,”在某一个月亮从山头升起的夜晚,当江水荡漾着银光,芦苇中蛙声四起,那时那刻,他们还深信人间的爱和聚,可以天长地久。“人生中,聚有时,散常留。子女与父母的爱和聚的天长地久,都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和盼。
在可以的时间,尽最大的可能,给孩子”质量时间“,给父母”专属时间“
永远做个女生
”你心里的你,几岁?“
写《天长地久》时,龙应台已经六十五岁了,是坐车都可以买半票的年纪,但她的文字,却看不出有上了年纪的痕迹。
她心里的她,有两个:一个五岁,一个三十九岁。
五岁,是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凡事诧异着迷。三十九岁,会在清晨五点,跟着128BPM音乐劲走,看见一零一大楼方向第一道射进台北城的阳光,会想到北极冰山融化,原本封冻的冰原突然变成巨舰艨艟的浩瀚航道,怦然心动,想要去北极航行。
母亲心里的自己,几岁?
龙应台猜测,七十岁的母亲心里的自己,或许是爱美的三十五岁。因为她在七十岁那年跑去隆鼻、纹眉、纹眼线,也许还做了隆乳。九十二岁的母亲心里的自己,龙应台已经猜不出了,但如果如果她没生病,也许她会告诉她,还是三十五岁,或者四十五岁。
龙应台的身边,总存在这种永远年轻的人,她们有着年轻的心态,还有着年轻人的愤世嫉俗。
龙应台的闺蜜安琪拉,六十五岁时,在德国《时代周报》刊登了一则征友广告。安琪拉因此结识了一个男人,并和他保持了二十年的友谊。
八十五岁的安琪拉,说战后许多德国人说他们不知道有集中营的事,令安琪拉非常愤怒。岁月让有些人想开了,但她依然有着少年人的天真,年少时的愤怒,不随岁月变迁而浅淡。
永远做个女生,保持好奇,保持天真,保持爱美,保持愤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