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优秀源于日常的高品质训练(2)

优秀源于日常的高品质训练(2)

作者: 秋天和煦的阳光 | 来源:发表于2023-10-01 06:18 被阅读0次

    (一)

    本次深度研学,我们的行程十分丰富。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行程中一项活动便是捡玛瑙。行程来到这一天的时候,同学们兴奋不已。

    笔者所带领小组中的C同学曾在内蒙古多伦县的玛瑙山下捡过玛瑙,有相关成功经验,受我的邀请,他在大巴车上进行了经验分享。

    C同学的分享没有经过我的指导,回答是原生态的,也最能展现一个学生日常的积累后所形成的能力。因为分享内容跟大家的需求密切相关,所以整个大巴车十分安静,都在用心听C同学发言。小C分享的内容挺好的,但是从语言组织上来说,不太让人满意,问题主要集中在

    1.声音小。

    2.“然后”体结构大行其道。

    3.前后内容重复,不停地相互纠缠。

    我当时有些着急,不停地在他身旁提醒他“声音大点,注意用第一、第二、第三……”,可惜的是生C的回答变成了“第一……然后……然后……”。总共分享了四点,但是用时过长,大概用了八个“然后”,导致后来倾听的同学又“嗡嗡”起来。

    再勾连到B同学的表现,以及随后其他组一些同学的一些表现,笔者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

    这是一件小事,这又不是一件小事。还以C同学为例,他的回答其实暴露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1.思维较混乱,缺乏组织性,属于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结构意识和逻辑意识不强。

    2.词汇相对匮乏,做不到“我嘴说我心”。

    3.学生在日常课堂发言时,教师给的指导不足或者是强调得不够(我的教学就属于后者),尤其是实用性强的支架式工具不足,学生们面对问题进行回答时容易蒙圈。

    (三)

    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学生能力。本次生C发言过后,王涛校长进行了评论、指导,并要求在每天晚上小组内以研学单为抓手进行总结时使用。笔者对王校长的指导做了以下总结:

    (1)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首要的是框架结构。指导学生一定要用一定的支架式工具把自己的思维结构化——分点罗列,先后明确,结构清晰。

    (2)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师提供舞台、制定规则的权力把学生卷入问题解决的现场,让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把脑子转起来,不能做旁观者。比如要尽可能多进行提问,并且要求剩余人认真听发言,由学生自己总结他人做得好的地方并学习运用。

    (3)引导学生之间“生生互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他人提出建议,进而解决问题,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生生学习真正发生。

    (四)

    以上思考,我们研学教师团队在本次研学的每日总结会中已经进行了落实,其成效十分显著:

    研学中的进步看得见

    王阳明先生曾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看到了问题,经过教育大咖指导,也有了一些方法,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努力去践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秀源于日常的高品质训练(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lj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