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思维里看不见的墙,而这堵墙很大一部分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
>> 每个人都在追逐安全感,这很正常,但很多人成了安全感的奴隶。什么是安全感的奴隶?就是害怕改变,保持现状,听信他人。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但安全感的获得必须通过内心真正的强大。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取。恐惧越多,索取越多,不安全感反而递增。
>> 受害者有一整套这样的逻辑: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不好;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小时候没这个条件;不是我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太浮躁。
>> 其实核心就是自己去掌控。首先要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社会就是不那么公平,但这并不影响你在社会上快乐地工作。
>> 那么,如何才能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掌控者呢?
不妨先进入一种诚实的思考:不管什么情况,你都可以负全责。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得更好,甚至可以做一种心理假设——如果把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重新倒推一遍,所有条件都不改变,只有自己改变,你能否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呢?如果答案是Yes(是的),那么你就开始进入掌控者的角色;如果你的答案是No(不是),那你认为自己以前已经做得足够好了,所有的不好都是别人的问题。
>> 你经历过的所有事情,其实都是你的财富。
>> 如果你觉得世界不公平,可能本质上还是你不够强大,你还没有做得足够好。
>> SMART目标管理原则,其中的S代表specific(具体的),M代表measurable(可度量的),A代表attainable(可实现的),R代表relevant(相关的),T代表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编者注
>> 从认知到方法论再到系统论看问题,这是人类认识事物、层层展开的认知过程。
>> 系统论的思路更快,它不强调对错,而是直击问题。
>> 《跃迁》这本书讨论的就是“借力”二字。书中拆解了古往今来实战高手的策略——高手为什么都有自己的“暗箱”;他们如何定位自己,成为头部;如何借力他人,联机学习;如何系统思考,层层破局;如何培养自己的眼光和定力。
>> 看清人生真相,做聪明的努力,为自己负全责。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就是这么出来的,它是承接《拆掉思维里的墙》的实践手册。《拆掉思维里的墙》是心法,《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技法。我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里提出了“人生四度”理论:除了追寻名、利、权的主流价值,人生至少还有4种努力方向,即高度、深度、温度和宽度。另一个理论是“三叶草”模型,即除了沿着职级、工资的框架向上爬,每个人还可以通过培养兴趣、提升竞争力、培养定见,推动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内在成长飞轮,把职业改造成“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核心思想是自我全责——如果你全然为自己负责,你就有能力改变命运;如果你不担起这个责任,任何方法论的缺陷、环境和基因的不公,都会成为你推责的对象——这样的人生只有抱怨,没法进步。我们后来把书评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变成了这本书初版时的副标题——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