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父母,你是不是时时刻刻都有一些疑问盘踞在心头?婴儿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生物,他们的小脑袋里蕴藏着怎样的能量?
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也许有更确定的答案......这周末我看了一个关于小宝宝的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就解答了我关于时而天使时而恶魔的女儿的一些疑问。
纪录片里面,一个由世界各地顶级儿童发展专家组成的团队,在英国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婴儿实验室。
他们探索了两岁以下婴儿和学步幼儿的各种行为,包括发脾气、大笑和大哭,也包括他们如何成为独立的个体,如何和这世界建立最初的关系。
实验的对象是英国各地普通家庭的宝宝,样本数量有限,下面不会细致讨论实验细节和科学性。不过看下来我还挺感动的,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发展专家,许多是顶尖大学的博士和教授,大费周章地去研究这些还不到两岁的宝宝,只为了更了解他们。
1. “我的孩子不活泼怎么办?”
实验室里,面对同一个玩偶盒,不到一岁的宝宝有三种完全不同的反应:谨慎、激动或者冷静。
很多的是这些小婴儿的反应,和心理学家在成年人身上发现的气质类型是一致的。而世界与他们互动的方式,又会影响他们后天性格的形成。
大人总是习惯性地觉得活泼的小孩更好,但面对天生的气质,与其强行扭转,不如根据婴儿不同的类型,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互动方式。比如谨慎的宝宝,介绍给他们新东西的时候节奏更缓慢一些,而活跃的宝宝,带他更快地去探索世界吧。
2. "怎么让宝宝说更多话?“
最近一项来自加州斯坦福德大学的研究说,婴儿在早期听到的词汇越多,在之后积累的词汇量就会更大,并在学校表现得更好。但仅仅通过和他们说更多话,就会更快增加词汇积累吗?
纪录片里边拍摄了一位来自威勒尔半岛的妈妈,在她身上装了词汇追踪装置。
结果发现不仅仅是妈妈说更多话,带小孩去到户外,观察描述更多的事物,增加一来一回的对话交流,也能大大增加小朋友说出的词汇量。
这一点不需要什么育儿专家,只要是愿意花时间的爸爸妈妈都可以~
不太喜欢看到的一类育儿文字是,不附上任何依据就信誓旦旦地说,“父母做到xxx, 孩子就会更优秀”。
这个片子里面的实验对象和我们的小孩生长在不太一样的环境,以上的实验结果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或者说育儿就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帮助家长获得一个所谓的“优秀”宝宝,只是启发观众花费时间和力气去更了解这个小生命。
我始终觉得做一个成熟的大人很大的代价是,慢慢认为周遭的存在是理所应当,对世界的感知变得越来越迟钝。谢谢这个朝夕相伴的小人儿,让我们重新有机会去看日月、看花草、看人是怎样一点一滴成为人。
和成年人之间的爱一样,了解他,然后才能更好的爱他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