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鼎钧《作文七巧》:记叙的技巧之直叙

王鼎钧《作文七巧》:记叙的技巧之直叙

作者: 弦音的读写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4-25 07:33 被阅读0次
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幼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原临沂市苍山县)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幼年受沈从文作品影响,立志写作;后来受夏丏尊影响,立志帮助文学青年。一生阅历丰富,却淡泊名利,风格多样,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著作皆像启明星般为年轻人引路。

语文三大功能:记录、描绘、判断。

这三大功能用于作文,就是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

作者写《七巧》,像写散文,理论少,故事多,有趣味,容易记住。

用记叙的文体记人记物记地记事,记下我们发现的动静常变今昔表里。我们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及心灵思想发现它们,发现的过程中,我们先发现什么,后发现什么,有个先后的次序,文章按着这个次序写,就是直叙

直叙最难写,却又是最基本的写法,作文课上首先要努力“禁止”直叙,后又要善用直叙。

直叙最近“自然”,学作文总是先顺着自然写,在这需要使用直叙的时候往往要故意回避,也是一件苦事。

某一篇记叙文所以生动,多半是因为那件事情本身生动。某一篇记叙文所以平板,多半因为那件事情也平板。

事情为什么有平板或生动之分呢?

什么样的事情才是生动的呢?

其中最要紧的,也许只有三项:起落、详略、表里。

书中作者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直叙最忌“平铺”,平铺没有起落。

“起落”是从读者反应的强弱产生的。

“平铺”的缺点就是读者的反应一直很弱,弱到“不起涟漪”,弄成死水无波。

精练的文章里,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对读者产生强弱不等的刺激,读者反应的强弱=文章的起落。

记叙文除了不可“平铺”,还有一戒,是不可“平均”。记一天的生活,把一天分成早、午、晚、夜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写上两百字,但早晨做错了一件事,得到一个教训,写了两百字,夜间只是睡眠,连噩梦也没做,也写两百字,这就太平均了。

取材有主从,文章有繁简,不宜平均,最好也不要平滑。

不平滑,文章才有表有里。

都说世事有“里三层外三层”,文章亦如是。

图画把立体的事物固定在平面上,把时间停止、空间切断,展示出来的是“外一层”。

世上不知有多少事,只因为多出来一丁点儿,我们才得到好文章。露出来的都不多,都若隐若现,就够了。

作者用《桃花源记》里面的事件举例,按照发展的时序列出来,除了南阳刘子骥的“尾声”,共十一条:

1.渔人出外捕鱼,沿着小溪走,遇桃花林。

2.渔人穿过桃花林,来到山前。

3.渔人发现一个可疑的山洞,入内探看。

4.渔人进入肥沃的田野、安静的农村。

5.山中人款待渔人。

6.山中人说他们的祖先在秦代搬到山中居住,与外界隔绝。

7.渔人辞出,山中人叮嘱他保守秘密。

8.渔人在山洞外面的路上做记号。

9.渔人向太守报告发现了世外桃源。

10.太守派人前往桃源察看,由渔人带路。

11.渔人找不到以前留下的记号,无法再入桃源。

写山中人的生活状况用墨最多,连心理都写到了,写渔人向太守报告写得最简单,只有“诣太守,说如此”六个字。试想在那个年代,乡下渔夫想面见太守,要费多少周折,太守听了渔人的报告,也必定加上一番盘问,这些材料都割舍了。文章开头写那片桃花写得很迷人,文章结尾时只说渔人“遂迷,不复得路”,斩钉截铁地断了希望,那么大一片桃林再也没有提到。

十一条中,有起落,有详略,也有表里。

先说起落。

文章开头,“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是很平淡的,渔人撑着船沿溪而行,也没什么特别。但是“忽逢桃花林”,桃林的面积那么大,桃花开得那么茂盛,景象迷丽烂漫,似幻似真,读者的反应加强了,文章有了“起”势。

渔人一直往前走,想看看桃林究竟有多大。“起”势一直维持到桃林尽头,“落”下来。落到水源,山洞。但是山洞里有光,渔人钻进去了,洞很深,也很狭窄。文势又“起”。

以后写渔人发现了桃源,一直在“起”势之中,但起与落原从比较而来,起势之中仍然高低相间,错落不平。渔人先看见农田和农作物,听见鸡鸣狗吠。然后高上去,看见小孩子。再高上去,看见许多成人。这些人见了渔人反倒吓了一跳。文势稍稍下降。

大家接渔人回家吃饭,态度十分友好,并且说了“知心话”。山中人说他们的祖先是“避秦”来此。文势上升。他们根本不知道秦朝已经亡了。渔人告诉他们,秦后面是汉朝,汉朝也亡了。汉之后有魏,而现在,是晋。山中人听见了这些沧桑变迁,同声感叹。这些都足以使读者产生很强的反应。

这最重要的一段文字写完之后,渔人辞别,是“落”。山中人请他保守秘密,是落中之“起”。他找到自己的船,是“小起”之后的又一次“落”,但他一路上做记号,显然有所图谋,是小落之后的又一次“起”。

渔人去见太守报告发现,太守派人寻访桃源,步步上扬,是一次“大起”,但是渔人怎么也找不到留下的记号,无法再入桃源,是一次“大落”。

文章尚有尾声。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一位高尚之士,他听说山中有个世外桃源,十分向往,决定前往寻访,这又是“起”。但是他没有找到(或者没来得及去找)就病故了,以后再没有人打听桃源在哪里。像舞台上的大幕缓缓降下来,文章结束了。

……

原来,我之前都是白读了。

人到中年,才读到本该青少年时读的书,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鼎钧《作文七巧》:记叙的技巧之直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ox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