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三乐斋日记

三乐斋日记

作者: 马少军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22:28 被阅读0次

    2020.6.13

        一、喝茶的环境。

        一个爱喝点茶的人,对环境的要求,可能不会太严苛。因为你经常要喝,还不能像林清玄先生那样,背上茶具和开水,上山找一块僻静的地方喝,也不能像王祥夫先生那样,总要找个有庭院、有植物的地方,坐下来慢慢喝。在家里干了一会活,口渴了,喝杯茶,可解乏困;或者吃了一餐饭,油腻了,喝杯茶,可解油腻。当然,周末的下午在家独处,如果没有一点事可做,喝茶就是消磨时间的好办法。为了使时间过得从容而有趣,在煮茶品茶的同时,还可以燃一柱香,放一阵音乐,甚至看一会书。好在是自家屋里,随你怎么折腾,也没什么事的。

        在办公室喝茶,得有个大玻璃杯。两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声嘶力竭,洗去手上的粉笔灰,冲一杯浓郁的乌龙茶,一点一点喝,会逐渐恢复元气。在长途火车上,久坐无聊,可以打开旅行专用便携式茶包,一样一样取出茶具,泡功夫茶喝。如果对坐也是一个好喝茶的人,也不妨邀请来一起喝,那时间就过得很快了。如果去郊外骑行,特别是深秋时节,天气转凉,就很适合拿个大保温杯,泡上大红袍。而有时候参加一个冗长而乏味的培训会议,就不要忘了拿一杯茶喝。

          这样说来,我的喜欢喝茶,有时候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即解渴解乏解油腻,有时候属于没事找事过时间。所以喝茶在总体上还是为了取悦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喝茶的环境,是没办法提出具体要求的,即想喝就喝,能喝就喝。

        上大学那会也喝茶,但最悠长的茶,是在工人文化宫的戏园子里喝的。那会儿也是双休日,一到周末,有钱人都去谈恋爱,我一般会约军武去看戏,照例是点两个三炮台盖碗,领两壶开水,听着戏,喝着茶,聊着天,便可消去一下午的时光。但这时候的重点,可能在看戏,并不在于喝茶。

        有些真正的茶客,是要到茶馆喝茶的。但在传统小说里,茶馆往往容易成为是非之地,是各色人物登场的好地方,好多故事是要在那里展开的。比如《水浒传》里的王婆开着茶坊,作者就安排西门庆和潘金莲去喝,故事就越来越吸引人了。郁达夫先生在《上海的茶楼》一文中说,在上海这五方杂处的大都会中,茶馆就是个热闹的地方。去茶馆喝茶,大概会有三种情况:第一是是非的公断,即“吃讲茶”;第二是拐带的商量,女人的跟人逃走,大半是借茶楼为出发地的;第三,总是一般好事的人去消磨时间。

        现在可能没有旧上海的这种茶馆了,但喜欢独处的人,还是大可不必去茶馆凑热闹。

      二、皇帝。

        早上给学生讲《明史•许进传》,说到了成化帝明宪宗朱见深。他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之变”中被也先抓走时,他还是个婴儿,叔叔朱祁钰继位,就废了他的太子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夺回了政权,他又做回了太子。从小经历这么多事,又缺少母爱,这让他对照顾他的、长他十七岁的宫女万贞儿特别依恋,以致后来封她为贵妃。万贵妃死后,朱见深哀伤过度,也跟着死去了,年仅四十一岁。如果除去皇帝的身份地位看,他真是一个可怜的人。文中还提到了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他最为荒诞不经,也只活到三十一岁就死了。

      其实在古代,皇帝是个高危职业。有人做过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九岁,有好多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死法。

        根据翁同龢的日记记载,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在听到儿子被慈禧太后立嗣时,竟“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可见他有多么担心儿子的安危。从他给儿子起名为“载湉”,就可以看出他只希望儿子一生平安顺遂,并没有别的野心。当儿子被命运捉弄,抛向政治的漩涡中时,他万念俱焚,痛不欲生。

        三、梓树。

        中午下班回来,忽然留意到单元门前那两株梓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在这两株梓树的对面,还有两棵巨大的白桑——这就很容易让人想起“桑梓”一词。于是拍了几张照片,发在朋友圈,并配了一段文字,学了鲁迅先生的口吻:“在单元门前,可以看见有两株树,一株是梓树,还有一株也是梓树。”

        但我看到梓树时的心情,和鲁迅先生看到枣树时的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记得刚住到这儿时,它们只是两株小树苗,现在亭亭如盖,浓荫匝地。这让人高兴的同时,也有点伤感,毕竟时间过得太快,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而我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已经要超过在老家居住的时间了,他乡早已变成故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乐斋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qq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