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先明
字数 743 ·
2018-09-18 08:39
因为我的职业,中国画和毛笔书法的创作和教课,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对美的理解多了一些了解和思考,而新中国对西方美术的崇尚和神化,于基础美术全盘西化。又驱使我对西方美学做了一些研读和思考。我无意于东西方美学的高下思考和论述,只阐述个人对于美学的一点思考。
大咖和专家喜欢在论述里引经据典,以增加其论述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而这恰恰是我所讨厌的,对于轻松能从手机上查到的知识。何必浪费口舌复述,也是对读者智商的侮辱。我只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才是大家有必要认真了解和倾听的。从别处无从查知。了解一下也许是个参考。
所有人的对美学的定义和延伸。都根植于对人性的思索和定位。人所喜欢的渴望的,追求的需求而产生的灵魂思索定位。是穿越民族和时间独立存在的。这就是美学产生的根源---人性的需要。
人要生存,必然渴望成长,对生命顽强,坚持,奋斗,人希望活的更好,对于宗教和自然万物的神化和崇拜,实际是人性对于强大的渴慕和映射。
社会的产生,让人有了规范和秩序。因此又产生了人性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社会的动荡和战争,打破旧的利益分配。却促使人性对民主和平有了追求。中国人为什么追求国画艺术的静慢淡,为什么不提倡个性而强调道的归一。甚至于倪瓒画的荒寂被推为逸品的巅峰。一切都因为人性的智慧。中国的历史长的足以让人性的演绎和思索极其深入而对于人性的理解到了西方无可追的高度。对于美的理解和定义来于此。这一切自然而微妙。也是西方美学未来必然的结果,历史和阅历对于人性的认知和对美的定义起了决定的因素。人性的自然需求和因社会产生的需求加上历史对人性的思索带来的需求。共同形成了对美的定义和思索。
如果偏离人性需求,对于人来说,一定是丑的,一定是不长久的,何况是美学。所以在教习书法时我说,书法技术无非聚散。美学无非是人性的外在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