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进入创业,预示着该项目的前景已经明朗,所以很多创业者把投资人的进入,看成项目成功的开始,昨天的分享里,我也讲过一些关于资本的“刚性”问题和态度, 但是生意的情况总是会千变万化,尤其是一些创业者本身有极强的跳跃性思维的时候,资本往往会跟不上创业者的思维跳跃。
资本的想法: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创业者的思维是不断做大,做完善格局,而资本的想法很直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一个区域的事情十个区域、百个区域去做。所以创业者和资本如果在公司里旗鼓相当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矛盾,矛盾的根本原因在这里。
资本的谋利性的本质,注定了他对于任何创新都是两面态度,一面是热烈欢迎的,一面又是小心谨慎的,虽然敢于创新,是投资得利的主要手段,但是控制风险也是资本的基本原则,在这样一种两面性的态度下,资本唯一可以让步的,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可以去冒险,但是这个险不能太大,不能殃及根本;可以去冒险,但是尽量用赚的钱去冒险,天使投资人越来越少,根本的原因就是项目初期阶段的不可控制性,不要说市场方面的不可控,就是创业者本身都充满了变数,因为人性之不可捉摸,资本性之恒定,两者之间的矛盾总是不断产生,不断化解,又不断产生,很多进了投资的创业者抱怨,在真正成功以前,自己拿了人家的钱,就已经套上了枷锁。为此,有人愤愤不平,也有人甘之若怡。
关键位置派驻人员,这是投资的普遍性!
很多拿到投资的创业者,公司组织架构马上就会发生变化,一些关键位置资本会派驻人员进入,比如:财务、销售、执行副总这些岗位。
财务—财务总监,即管现在,控制当下风险,还查过去。控制当下基本上是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和执行计划使用资金,别看财务总监听命于CEO,但是如果是资本方派驻的财务总监,那么CEO如果不按规划和计划使用资金,财务总监是一定要跟你“找事”的,甚至直接撂挑子,打“小报告”,有些没有经验的初创企业就吃了这个“亏”,到了关键的时候,财务不出钱了,投资方不跟你沟通了;清查过去:很多企业初创的时候,财务是不规范的,票据不全,责任不明,没有追溯性,都是初创企业的通病,清查过去,如果企业是良性发展的,那就是查漏补缺,做好完善,如果企业开始不受控制,走向恶性,对不起,哪天可能就把你告上法庭了,职务侵占可是犯罪行为,你说你要不要掂量掂量。
销售这块如果投资方派人进来,肯定创业者在销售这方面有什么硬伤,或者挑明或者不挑明,因为销售是企业的命脉,没有销售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不会发展,但是销售这块如果派人,在我个人看来,情况就比较危急了,创业者如果在引进投资一段时间后,投资方派销售总监进场,那可能整个产品的结构链都会要改变,潜台词是:对你的销售工作需要重新评估或极不满意。
执行副总如果由投资方指派,那恭喜你,你要么平步青云冲上云霄,要么你就准备退休吧,投资这个行业从西方引入中国,西方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投资这个行业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执行副总这样的角色进入到创业企业,而CEO没有足够的事情让他去做的话,他可能就要去做一点别的事情了,执行副总的权利和职责是对总经理的补充和协助,他可以插手公司任何事情,从财务到人力到销售到其他任何部门,职业经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对错,只有执行,一旦投资方给了他明确的目标,他是不会有全局和长远(1年以外的事情都叫长远)的打算,创业者做好充分的准备。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