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算一笔时间账。首先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长度是一致的,都是24小时。假设某高手除去必要的生理需要(睡觉6H,吃饭2H,洗漱等必要时间2H),我们按极端的来算还剩14小时。普通人的生理需要(睡觉8H,吃饭2H,洗漱等必要时间2H,休息3H),可支配时间剩9H。这么看来高手与普通人的差距也仅1.5倍。但为什么普通人与高手的身价差异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倍呢?这其中的差异就是时间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我们知道要事第一,二八原则才是更加有效的策略。
一、什么是要事第一原则?
时间管理矩阵应该很多人都很熟悉了,以横轴为紧急程度,纵轴为重要程度,日常的事情可以分为4类。
第一象限:重要紧急。这类事情必须立即解决,否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了,大多数感觉忙不过来的人也正是因为每天都在处理大量此类事情,就像救火队员一样。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此类事情很多拖延症患者会把它拖成第一象限的事情,结果可想而知。可见我们应当把时间调整成多做这类事情,给自己留下大量可支配时间。
第三象限:不重要紧急。APP弹框大多属于此类事项,关闭90%APP通知,屏蔽大量无关微信群的通知信息可以让此类事情大量减少。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紧急。追剧、八卦都没你以为的那么重要,不要开始是最好的自律。
时间管理,做更少但更好的事情
二、具体可以从哪里入手呢?下面这些事立马就可以做起来,并看到改善效果
1、下载一个日历APP一站式管理自己的常规事项,避免遗忘
比如重要关系的生日提醒设置、信用卡还款日、房租水电等的缴费日期,以及每个月固定要进行的工作事项等,只要能预见到的常规事项均记录进去。日历APP管理的好处在于按月可见,通常时间安排上一个月的跨度已经够长,足够提前安排许多事项,不会因为只关注到当天或本周而忽略了某些需要提前准备的事情。现在的APP一般也都具有待办事项(完成后可以标记完成)及周期功能(某些事项的周期可能长达一个季度或是半年以上)。
2、每天上班在纸上列出当天待办事项,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刚到办公室的状态还是相对兴奋的,可以在纸上列出当天需要完成的事项,可以随时增加。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给自己增加成就感。第二天再回顾昨天的待办事项清单将未完成的重新列入待办即可。如果回到家中临时想起某项待办事项,可以记录在日历APP中以免忘记。
3、建立日清理的邮件收件箱
邮件是大多数上班族的重要工作来源,因此如果每天下班前都能看到收件箱为0,那也能给自己带来满满的成就感。此处以OUTLOOK为例,因为Outlook的搜索功能相当差,所以我采用的分类方式是在收件箱建立归档文件夹,按照发件人的类别划分,比如上级主管发的,平行部门发的,关联企业发的,外部人员发的等等。分类规则可因个人实际工作性质自行调整,总的目的就是每处理完一封邮件就将其归档,这样在收件箱的界面就可以看到清爽的感觉了。
4、提前构思好碎片时间利用方案
如今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碎片时间,比如等电梯、等车、排队,如果好好利用这些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多了许多时间。比如我在路上花的通勤时间就达到了3小时,我的方案是闭眼休息及听书,因为这么做,我在得到上听书的时间已经达到了770小时。提前想好如何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固化下来,就不会在这些时间出现的时候无所事事,然后选择刷微博或朋友圈了。
5、帮自己减少干扰
手机是很多人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的源头,关键就在于太多的通知和提醒。建议可以关闭90%的APP通知,大部分的微信群也可以屏蔽,有重要事项人家自然会打电话,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统一在有空的时间再做回复也没多大关系,但却可以给自己节约了大量时间。
我并不觉得时间管理一定需要看完什么书才开始,觉得有道理看到一篇文章就可以开始实践了。毕竟目的是解决问题。另外太多的时间管理书籍提供的操作方法太过复杂,光维持那个系统就可能耗费大量时间,所以我也觉得并不可行。所以一切的方法都是需要以能够解决问题为前提的,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才能保证尽可能的拥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然后去做那些美好的事情。比如培养一个爱好,跟家人去旅行等等。
本文为高手修炼指南系列文章,推荐阅读:
(一)快速变化时代的高效学习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