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刚需是什么?
很多学员说找不到前进的动力,有很多东西想要,比如说想赚更多的钱,想提升自己,想减肥,想要早睡,想要健身,想要改变。但是自己就是没动力去做。
比如说大家都想要赚更多的钱,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还是做不到呢?
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不是刚需。
那绝大多数人的刚需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的实际刚需是花钱,而不是赚钱。
仔细观察一下,财富自由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他们都以为赚钱是刚需,但是想法暴露了真相:
等我发了财,我就······(此处请填空)
你看,发了财之后最想做的事情,才是他们的刚需
对他们来说,发财只是手段,花钱才是目的。
观察一下就知道了,这世界上只有少部分人,他花钱是为了赚钱,为了投资自己。
而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赚钱,是为了花钱,消费。
比如说大部分人,在外面吃一顿火锅,几百块钱,他不会觉得心疼。
你告诉他几百块钱,去参加一个对他有用的课程,以后甚至可以赚回几倍的学费,他反而会很心疼。
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分析,也正是因为这个差别,最终造成人群之中,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那这个差别是怎么来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2668/19ef11a0be3b3f8c.jpeg)
价值观决定刚需,刚需决定选择
想必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我们通常会说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其实中间可以再加一个,价值观决定刚需,刚需决定选择。
那么刚需是如何决定选择的呢?
在心理学上,自恋是属于健康的名词,我们平时说的自恋是属于病态。
自恋一般分为两种,外在自恋人格和内在自恋人格。
外在自恋
因为他们很在乎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那么在别人面前光鲜亮丽,在他的价值观里是“成功”的意思,那么他就会选择去行动那么去做,所以是他的刚需,他时时刻刻都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足够好,那么他认知的这个事情,这个状态当然是令人最向往的。
内在自恋
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内在变化,自己的进步,所以他们并不在乎,或者说没那么在乎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他们知道他们想要的成功一定是有个过程的,在早期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重复做正确的事,把重复的事认真做,就一定会有进步和变化,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所以内在自恋的人,很容易理解接受,并直接开始践行这样一个认知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这两种人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在外在自恋者的眼里,这个世界只有“成功”和“失败”。在此之间,并没有任何中间状态。
而在内在自恋者的眼里,他们知道成功和失败,只是某一刻的状态,在它们之间还有无数个过渡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长”
所以对于外在自恋者来说,如果不能成功,那就一定意味着失败。所以当他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多半都会选择放弃。
但是内在自恋者则不然。他们知道除了失败跟成功之外,自己还有一个状态:
不断成长,不断接近成功。
正因为他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不会过度失望。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也就到达了目的地。
你看,“你的价值观决定你的命运”,这话一点都不过分。
所以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未来,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那我们知道大部分人认知都是这样的。
成功大于成长
现在大于过去大于未来
而如果你的认知竟然是这样的
成长大于成功
未来大于现在大于过去
认知决定选择,那你的选择自然就会发生变化,把你的刚需自然而然的就和其他人不同,你这样就会有动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2668/d2cd270961b46b75.png)
那如何培养正确的,你自己真正想要的刚需呢?
1.主动选择
刚需可以主动选择,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更近一步的说,刚需这东西,常常就不应该被动接受
你是可以去主动选择
你要是顺着天性,顺着欲望的话,懒惰是刚需,贪婪是刚需,嫉妒也是刚需,那七宗罪里面全都是刚需了。
所以我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讲,一切的进步和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每个人生来就不是完美的。
很多人的天性都带有本身的缺陷。就像上面说的贪婪,懒惰,嫉妒都是我们的天性,那如果任由他们决定我们的生活,那结果会很糟糕。
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发展出了大脑新皮层,我们有了思维逻辑能力,我们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还有导师计划的学员们,还有那少见的赚钱能力。
这些都是我们克服天性缺陷的重要工具。
虽然大家都报名了核心课程,或者导师计划,但是不代表你报名了之后就结束了。
你学习到的技能,课程内容使用的熟练度,一定和它的使用时间成正比。
如果你想摆脱天性带来的束缚,就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学习到的技能。
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的虐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情: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在最艰苦的岁月,他选择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自己的心灵越过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翱翔”。
一定要把这句话刻在自己脑子里,只字不差的背下来。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只要这句话刻在你的脑子里,你就直接干掉了 99% 的人,他们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所展现的懦弱、纠结、迟疑、愚蠢,以及事后的懊恼与追悔莫及,首先可能是因为选择错误,更多可能是因为“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选择的自由”,更别提什么“选择的勇气”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2668/6fcc912275ee770c.jpeg)
2.短期高估 长期低估
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心理学家建议家长们说,教小孩子养植物,比教小孩子养动物好,为什么?因为养植物更需要耐心,植物的成长往往没那么快,并且很少给出“直接反应”。你自己一生要活很多年,在这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你都会觉得总体上这是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耐心,那么长的一条路怎么可能走好?(倒是有一点可以彻底放心:有没有耐心都可以走完的……)
每个人都想成功,这一点没有什么错。
但是大部分人在描述自己的目标时,总是会不自主地遗漏一个前提条件:
马上……
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看他们的表现就会知道,他们对于达成目标这件事有多么心急。
比如说某些学员,做了两天没有显著的效果,就想要放弃;练习了三天感觉痛苦,就想要换一个方法。
几乎所有的半途而废,最终都可以归结到这一点:
短期期望过高。
这就是典型没有耐心的表现。
如果想要达成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先培养“耐心”的刚需。否则只是不断地重复过去的经历,不会有任何的进步。
为什么核心课程鼓励但不强制大家去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导师计划每天要去复盘?
社交能力,任何能力的培养显然是都需要耐心的;并且越简单,越容易做到的道理越容易被忽视
正因为看起来没什么用,才导致绝大多数人不重视,甚至干脆不知道自己可以学,应该学,可以练,应该练。
甚至即便有人帮他们指出,我主动告诉他们,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他们也会因为缺乏耐心而无法体会到那些步骤的重要,或者不可或缺,于是随时都可能放弃磨练,而后印证自己的感觉:“看,果然没用!”
没有耐心,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麻烦一辈子。
我有一位学员我让他把问题详细的写下来,他告诉我想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写。
那为什么有的人更有耐心,为什么有的人更不怕麻烦?因为有的人活在未来。
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就要看他活在多久后的未来
更多的人都是目光短浅的,无论做什么都想“及时生效”,像玩游戏一样,打一个怪可以百分之百拿到经验,甚至“及时生效”对他们来说是“绝对的刚需”,如果不能”及时生效“,甚至哪怕是感觉不能“及时生效”,他们就会立刻放弃。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2668/de1a7e6605c4008e.jpeg)
3.现状
现状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好像是地心引力,时时刻刻拖着你,让你根本飞不起来,更别提飞出去了
现状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现状这个东西会让那么多人无法思考未来,无法成为“长期成功投资者”,而最终沦为“短期投机失败者”呢?为什么现状这个东西会让那么多人变成目光短浅的状态,而不是“高瞻远瞩”呢?
所谓的“现状”,本质上来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如果这样理解所谓的“现状”,你就明白了,若是“现状”不令人满意,那么肯定是“过往的积累不够”而已。目光短浅的根源,总是一样的:
急切地想要改变现状。
现状越差,越没有积累,就越急切。又因为积累这个东西,谁都没什么办法像变戏法一样弄出来,于是,在面临“要么认了”、“要么从现在开始积累”这种极为难受的选择之时,有相当数量的人最后直接选择“铤而走险”。
其实很多道理已经有了非常朴素的解释,但是因为它太过“耳熟能详”,所以被我们忽略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合理的比喻,让它再次引起你的重视。
比如不要急于改变现状,这就有点类似于“不要想摆脱地心引力”。只要我们还活在地球上,你就无法逃脱地心引力的束缚。
所以当你接受了这个现实之后,你就会把目光从“现状”移开,去别的地方“找钥匙”。
当你知道,任何现状都是过去的积累导致的,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活在未来,并且为未来的“现状”而努力。而不会仅仅纠结于过去失去的机会,抱怨过去做错的事情。
有些人会抱怨自己的父母,哀怨自己的命运,恨自己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可是他们其实换个角度想就明白了:如果自己最终是个有足够积累的人,起码他们的下一代就不用再抱怨自己的父母,不用哀怨自己的命运,就算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管它是金是银、是铜是铁,终归可能起码含着个钥匙呢!
你看,若是我们把“现状”清楚地定义为“过往的积累”,那么我们就明白“马上改变现状”要多难就有多难了——难到实际上根本不可能的地步,因为最多,我们只能做到这么一件事儿:
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而现在你更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对现状不满其实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不满”本身,并不增加任何积累!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2668/37c8132140bab87d.jpeg)
最后总结一下
你从来都知道自己最终还是有选择的自由; 你知道要靠耐心活在未来; 你知道现状是积累,你知道对现状不满是无意义的,所有的解脱,最终都只能靠积累……
好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这样的价值观,你就能运用另外一个“终极武器”了:
选择正确的“难受”。
我们不妨用二分法来再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这样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
我们把事情按这两个维度来分。一个维度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另一个维度分为“困难的”和“容易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2668/ab9bd9c8426006df.jpg)
我们的选择标准应该落在第一个维度,而不是第二个维度。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事情是错误的,那不管它多容易,我们都不应该做。因为这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积累。
反过来,如果一个事情是正确的,那不管它多困难,我们都应该做。即便做的不好,这对我们也是正向的积累。等到成果积攒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发挥它的作用。
在财富这个事儿上,最初在起步的时候,“没钱花”和“赚不到钱”都是很难受的。但,你仔细想想就知道了,解决前者会让你赚到多少钱都留不下什么,解决后者应该更重要。于是,把注意力放到解决后者上,养成“赚不到钱”就很难受的习惯,再加上你其他的正确价值观的自然选择,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得到很多“自然而然的正确结论”,进而产生很多“必然生成好结果(甚至是惊喜)的行动”:
赚不到钱是因为能力还不够; 一切能力都是可习得的,只要有足够的耐心; 假以时日,我会收获越来越大的……
你也经常见到(肯定是更多地见到)这样的想法:
赚不到钱是因为这个社会不公平(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在其他地方找问题); 干什么都白搭,因为这个世界根本就不会变的; 于是,或者是“就这样罢”,或者是“铤而走险”……
在习得任何技能的时候,都有难受的地方,选择正确的难受常常是关键。
再比如,当你学习导师计划的时候,你就得选择:
因为自己没有进步而难受(再多思考多问一点,再多练一点); 因为害怕别人拒绝你而难受(干脆不做了、干脆不练了)。
希望学员们能建立起自己真正的刚需,加油!
评论区有福利哦~
![](https://img.haomeiwen.com/i5992668/b5182623026033b9.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