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测量学压已经是153/103,如果再不控制很快就要吃药了,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继续开始学习《冯雪·高血压医学课》。
高血压的思维模型。第一步:逻辑推理。就是从一星半点的信息和顺藤摸瓜的询问中,初步判断这人患有高血压的概率是多少。从一些线索点上判断,比如最近突然反复头痛、头晕、心慌等,家里父母是不是高血压?抽不抽烟?喝不喝大酒?熬不熬夜?吃饭口味重不重?工作压力大不大……以上的点上我几乎全占有,看来我得高血压是必然的了。
第二步:明确证据。三种标准的血压测量--诊室血压、家庭监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诊室血压:四周之内去医院测两到三次血压,只有每次都达到140/90mmHg,才可以确诊是高血压。这一个月内,我测了有十几次,基本都在这个数据以上,再给我一个月再次收集一下数据。居家测量:首先,测量前半个小时不能抽烟、喝酒或者喝咖啡,安静3到5分钟才能开始;其次,在一个安静的、没有人说话的屋子里,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在地上放平,不能翘二郎腿;再次,袖带下方要绑在肘部以上,而不是绑在胳膊肘上;肘部、心脏和血压计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最后,单独一次是不算数的。而是要连续7天,每天早上和晚上分别量两次,每次间隔一分钟。全部记录下来,最后剔除第一天的结果,剩下所有结果的平均值就是我的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更精准、更可靠的方法。
第三步:推测风险。在测量的基础上,给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分5个等级小于120/80为正常血压;大于等于120/80、小于140/90,正常高值;大于140/90、小于160/100,称为一级高血压;大于等于160/110、小于180/110,二级高血压;一旦达到180/110,就进入3级高血压。从我这几天的测量,初步判断为二级高血压,这是个很可怕的结论,意味着我可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了!继续学习,继续测量,希望通过学习和改善生活习惯不吃药能降低血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