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我补视频,看的都是18年的他和17年的经典。
后来,北展和沈阳专场他都提起过未成名时,专场前几排和楼上没有开票,还有一次到最后返场,观众所剩无几。
我因此更抗拒去看他以前的作品,我怕了解他曾经的艰难,我怕看到,他今日成功的背后经历过多少心酸。
偶然,在抖音看见他16年《学电台》的片段。那时候,还没有“德云八队一统江湖、号令天下、谁敢不从、愿吾教主寿与天齐”的口号,也没有绿海。那时候他还不是辫儿哥哥,也不是二爷。
那时候,没有人因他的辛苦心疼他,没有人会出于尊重体谅一个演员遭遇台下无人的尴尬,没有人因为爱他捧着宠着他……台下观众的反应,都是对他作品质量真实的反馈。
看得出来,在大家笑的时候他的开心,观众越高兴他越卖力的表演。
印象最深的,还有以前封箱,他穿着豹纹短袖,被大林点名出来唱歌时他的小心。那时,他还不是角儿,他怯怯地观察观众的反应。虽然那时,他也是开口脆,也是天籁嗓音,自带混响音效,但却没有欢呼和肯定……
但是,他依然笑着,很有分寸的,在观众给予别人掌声的时候停下歌声,温柔的笑着,退后。
我也最初开始对他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觉得他从13岁登台走到今天,起起落落。他并没有因为是谁的亲属得到观众额外的包容,这一路,坎坷艰难,并不是一马平川,他是真的不容易。
如今,他路上的鲜花,都是他踏烂荆棘,帮助它们完成的质变。
于是,我开始有兴趣了解他的过去。好心的二奶奶私信送上了他以前的照片,穿着白色T恤,顺毛,更有一张,歪头睡觉,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乖巧的像个邻家男孩。
那是我最初看见他以前私服的样子,那时候,他还是个孩子,未经世事,青涩、单纯、不羁。和我看见他穿大褂的样子不同,褪去他的职业身份,这样生活化的他,触碰到了我内心的柔软。于是,我意识到,这次,我是真的喜欢了,彻底的喜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