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随着世界格局的风云变换、市场的萧条、业务的萎缩、项目的减少、越来越多的裁员,让我们这些打工人也越来越焦虑。微信中,时不时就有一个朋友告知,已经离开了老东家,正在找工作,让帮忙留意机会;邮件中,动不动就看到一个同事的Last Day邮件,声情并茂地感谢某某某,经过几年的历练,终于毕业了。当然,我们自己也在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中,宛如漂零地忐忑不安。
在这种环境下,通过与朋友的闲聊,我发现仍然有少部分朋友没有意识到当前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很多朋友虽然认为当前环境不好,但也仅仅认为公司需要“降本增效”。而我认为,针对当前的某些公司,降本增效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断臂求生“才是一个更形象的表达。大家对当前的就业环境,要有清醒的认识。很多公司已经面临极端困境或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做出牺牲,割舍一部分业务与人员。

美国户外运动爱好者阿伦罗尔斯顿在攀登峡谷时,手臂被巨石压住无法脱身。在尝试了多种自救方法无效后,他最终决定用小刀割断右臂,从而成功自救。这一事件生动地诠释了”断臂求生“的极端勇气和决断力。在泰国清迈,一名端士男子Specogna在遭遇黑熊袭击时,为了逃生挥刀砍断了自己的右手和部分右臂,最终成功脱险。这一件事同样展示了在生死关头,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和决心。
在企业经营中,当企业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或财务困境时,企业应主动剥离非核心资产、缩减业务范围、或进行业务重组等举措,以减轻负担、保存实力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这样做的重要性有三:
其一,及时止损。通过“断臂求生”,企业可以及时摆脱亏损业务或不良资产,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其二,优化资源配置。剥离非核心资产后,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三,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业务重组和战略调整,企业可以重新定位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比如,在万达遭遇现金流危机时,王健林果断决定甩卖上千亿元的房地产项目以回笼资金。 这一“断臂求生”的举措帮助万达度过了难关并实现了转型。
总之,我们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企业的角度,都不要误判当前还是“降本增效”,而需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其实正面临着“断臂求生”。当然,这是艰难的决择,这种决择虽然痛苦且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断力,但往往是实现自救或重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面对这种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果断决策并勇于承担后果,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王伟(社区花名大S)
我在一家咨询公司做咨询顾问。是敏捷社区多年的组织者与演讲者。
我爱好读书、看电影、研究认知心理学与教练技术。
白羊座,MBTI性格测试为INFP(治疗师/导师/化解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