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
——綦走发现文化志愿服务团七年41次(总第457次)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42c098bb865da768.jpg)
枯年,说明时间久远,及其罕见,枯年一遇,说明坊间少有提及或传闻。
据綦走预告,历史以来的綦江,"武风颓靡,每试来者寥寥,较文场仅十之一"。
清《綦江县志》及民国《四川綦江县续志》有记载的綦江籍武举人仅有4名:一是明万历四年(1576年)丙午科的戴淑奇;二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科的杨苏;三是清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科的杨鹏飞;四是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巳恩科的胡永观。
平均核算,80年才出一个,如此"凤毛麟角"。其中杨鹏飞是綦江新盛号房节孝坊旌表对象黄杨氏的父亲。
据清《四川綦江县续志》载,"武举杨鹏飞墓,在思里绿豆湾。”
"绿豆湾在哪里?杨武举是綦江人吗?留有哪些遗迹或故事?对于我这样一个孤陋寡闻的綦走人产生强力的想去打探打探的愿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dea7467e0554fe8a.jpg)
一、清凉夏晨 边走边闻
2023年8月6日(周日),綦走一行13人公交(601)6:00通惠二级站始发,于新盛拉拉桥前一个叫团坝子的公交站起徒,带着疑问,准备一探枯年一遇的武举人杨鹏飞的墓地所在区域,探访坊间有些啥子传闻。
连雨尚觉春还在,一晴方知夏也深。尽管连续有一个周的雷雨晴天,洗净了尘埃,冷却了地气,同时也净化了心灵。万物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刚一下车右拐,走不多几步视线一下就开阔了,接天连林的最远处是天然的宜居墅地、空调之都-横山,稍近稍低的两山脉在晨雾微缭中多了些许妩媚。
脚下的被青草覆盖的水泥路面,长有青苔、有些湿滑。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农舍房前的鸡蛋大的青果(首次见--鸡蛋果),路边田间的饱满黄澄的稻子,绿油肥厚的冬笋叶(首次见),被称为蔬菜之王的秋葵(首次见),不仅营养还美观,白粉的花瓣夹着粉黄的花蕊,引来群群蜜蜂采蜜。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cb532d517a203759.jpg)
还有农家的别墅院坝旁的24小时循环清水鱼塘,屋前的比人还高的仙人掌林,以及田间地头的少有的老人摘菜蔬菜、铲除杂草的身影,显露出一派春生、夏长,温馨、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
就这样綦走一行沿乡间小径下行来到两边开有粉紫三角梅和粉红、粉白蔷薇的河滨大道,跨过桥墩来到一宽阔水泥公路,此时的天空灰亮深沉,偶有金色深坑鱼跃金池。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344e4be98bb1c34c.jpg)
二、漫水桥下 石桅杆残骸形影孤单
大约7:30,来到了一正在抹包谷的李姓人家屋前,在@搬螃蟹的邀请下,该主人李大哥带我们来到一漫水桥处,桥身不高,大约1-2米,河沟下游散乱的条石如长蟒、海豚,脊背被河水冲得光滑滑的,也有不规则的乱石在河水的冲刷下激起高低不同的浪花,“你看嘛,那的有一蹲、那的还有一截,那截还要小点”。
顺着李大哥边说边指的方向,@搬螃蟹和他侄儿@杨睿率先涉水下河,接着@梅和我也脱掉鞋子,借着手杖跃过较深水位,来到李大哥手指的那块稍大的还撰有明显戦子纹路的不完全规则的四棱体条石处。@搬螃蟹、@梅 合力用手掌的虎口外展来测量了它的高、宽约40cm,长约60cm。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90893fe8e9f2b96c.jpg)
原来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行要看的武举人杨鹏飞墓前两对石桅子的残骸。上到岸边,听@搬螃蟹详细解读,“杨武举人的墓就在离此地不远的叫绿豆湾的后坡上,60、70年代被文革分子破坏,后来乡政府为了利用墓前高大的石桅杆当桥板,每家出3个干谷草,把高大的石桅杆包裹严实,48个壮实男劳力并抬轻放置于此处当桥面。
不想后来遇山河涨水,把它冲到河沟打断成几截。刚才看到的是其中的3截,李大哥家当年还抬了一截宽大的打了个淘红苕的碓窝,前些年房前滑坡时滑到坡沟去了。没能目睹它的容貌。
石桅子的顶端还各有一个石狮子,被绿豆湾的一苟姓人家捡去了,现在都还有一个在那个房子前面的”。
我不禁轻问,残存的柱子被雨水冲刷有300百来年了吧,都还有宽高约40cm,那原来的石桅子基座应该还要大的多哟,那该有多高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dcb5baed4fe96412.jpg)
三、绿豆湾房前 石狮子只身孤影
带着疑问,在@搬螃蟹的带领下,踏着两边铺满骨藤、骨页的青石小路,拐角处各设有男“撮谷子”、女摇“风簸”,婆孙共卖蔬菜瓜果的铜像。
上公路左拐上几步泥路来到一块正嗮包谷的大坝子一土墙房屋——绿豆湾,屋主姓苟,(女主人姓刘1954年出生),在刘嬢嬢的指引下,在她家坝子左前方的一个长满荆刺的小阴沟上、一连二石头达成的小桥旁的芭蕉树下,一蹲长、宽、高均差不多约60、30、50cm的石狮子凄凉的蹲在那儿。口鼻已被破坏,底座、双手完好,左侧调头观望,应该是墓前右面的石桅子顶部的蹲。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50259a507ee31273.jpg)
顶部狮子都有恁个大,那石桅杆应该有多大呀!@搬螃蟹还曾建议过主人要保护好石狮子,不要让别人再破坏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712b2cae06678983.jpg)
四、苟姓房主后院、香炉当水缸
随即,在刘嬢嬢的带领下,来到她家后院的一个空间不大的屋檐边搭成的厨房旁,一个长约1.2米,宽、高60-70cm,厚约6-7cm的水缸,四面均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原来这是杨举人墓前的香炉,在文革时“变废为宝”,无意中保留了下来。
哇!这么大一个墓前香炉,还有墓前的两对顶部有石狮子、中断抠空凿成碓窝的石桅杆,可见杨武举的墓有多气派、多大规模,在当时不是一般富有哦!
刘嬢嬢说,文革时挖杨举人墓旁的一女主墓室,那女主旗袍缎面完好无损,项链、耳环、手镯样样齐全。墓里还有水银,他哥哥当时是党员,还用杯子舀起一点,说还很重。
@搬螃蟹也说,他前面踩线时就听两个上了年纪还健在的老人说,杨举人墓破坏时,墓内也有水银,墓主尸体完好,开幕后遇空气散发出难闻酸臭味,回家去几天都作呕。
还有文革青年用钩子抓起墓主头发,让其直立起来。看来此墓的确是大富人家,花了不少银子的杰作。可惜全被破坏了,哪怕就在这户人家屋后,现也只看见一片刺巴笼的土坡坡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b6fdd9ffcf6ce545.jpg)
五、漫水桥下,黄葛树瀑布飞天
就这样徒友们一阵惋惜一阵感叹,8:45分从绿豆湾出来,回看来时打造的乡村振兴大路以及边上的湖,湖边修好的亭子、湖中的漫步桥,与刚才的苟姓人家的土墙房屋显得格格不入。
夏日的骄阳刚一出来,就似一个火球,灼热滚烫。徒友们为了少晒太阳,沿来时的反方向顺道而下,10来分钟又回到漫水桥处,漫水桥下游不足100米处还有一座三墩四孔的人行天桥,比漫水桥要高4、5米,主要是供涨水时漫水桥被淹,方便老百姓过河而修的,其左岸有一颗老黄葛树,紧临黄葛树公路对面靠山处有一个庙宇,里面供有各路菩萨。
顺公路走不多远右转,左侧路面下,两股宽阔洪流奔涌而下,飞花碎玉般洒溅岩下。徒友们咔咔拍照。脚下也没停下,因为要赶紧下到岩石沟底下戏水纳凉,下河边的大道均是石阶,干净得一尘不染,还有仿木式水泥柱护栏,安全舒适的来到河底左转下河。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638f72f0715f634a.jpg)
哇!气势磅礴的两股大瀑,急剧飞奔、直泻而下,夹在两面都是绿树成林山沟之间,像是万马奔腾咆哮而来。@搬螃蟹 @梅和我迫不及待的淌水或踮脚踩石,跨过乱石走近瀑布,蒙蒙的水雾如烟在岩谷萦绕,再靠近些,密密麻麻的水珠拍打在脸上,顿感清凉、舒适。
其他的徒友怕湿鞋而未有跟随。于是我决定返回接应,给她们分享一条不易湿鞋的通道,让更多的友友们也近距离观摩、享受如安顺黄果树大瀑布的雄壮。
徒友们阵阵欢呼、摆拍,嗨的可高兴了。这才是盛夏该有的样子。这也是野炊的好地方哦!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f800dbaee61439b0.jpg)
约10点,徒友们准备沿河折返,为躲阴,本已经战战兢兢过得河来又蹑手蹑脚的涉水过去,不想没走多远,此路断头,又折返,徒友相互参扶歪歪捏捏又一次返回。
徒友笑称“四渡赤水”后,沿河滨大道前行,河边一路茂林修竹,河中小鸭成群。就这样,徒友们在干净、舒适、优美的大道谈笑风生、欣赏美景。不知不觉的就回到拉拉桥公交站。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e3d35e694f5ee054.jpg)
六、探访后答疑
一路行走、一路打探,一路目睹、一路思索,回来后收索“綦江武举人杨鹏飞”,21年9月8号搬螃蟹的贴文《綦江节妇与武举人的那些事》——追踪新盛号房村黄杨氏节孝坊,跃然桌面,打开细读,文中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解读、剖析。
集合这次的探访,弄明白了武举人杨鹏飞应该是当地人,且是现綦江新盛人,理由有三,一是搬螃蟹前帖文所载,其女黄杨氏节孝坊建在其娘家人——新盛号房村周围,为显耀杨家的清白门风;二是杨武举人的墓地在新盛绿豆湾后坡上;三是自划地域以来,新盛、正自一直姓綦。
绿豆湾在新盛街道气田村一社(拉拉桥往正自方向约两三公里的一个住家湾子,现在都是原名。
更正杨武举人墓前的两对石桅杆用作桥板的位置,原帖文“为了完整放倒墓前的石桅杆用作绿豆湾河边平桥(现通往对岸的漫水桥下游数米栽有黄葛树的人行桥)的桥板……”不是黄葛树人行桥的桥板,而是人行桥上游的漫水桥桥板,现桥面加宽已经改为公路桥。
綦江武举“每试来者寥寥,较文场仅十之一”,平均80年才出一个,为何如此“罕见”?查百度,其一、历朝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历史上一共才进行过500来次武举科考,相对于文举,武举不受重视;其二、在古代,武举比文举录取的比例小得多,武举大概20:7,文举30:7。其三、录取后的待遇差别较大,武举职位较低且只能在原职位上一步步提升,文举起点较高且之后的升迁速度很快。
前述推测杨武举墓规模大,耗资应该不少,说明其家境殷实,不是一般的职位可达,在搬螃蟹前帖文中也能找到答案——黄杨氏节孝牌坊上四赞联、两组诗、一志文。
提名是当时兵部左侍郎(相当于现国防部副部长)、国子监监丞(教育部纪检擦长)、拣选知县举人(副处级)、进士(教授)、拔贡(保送生)等。
由此推断,他结识的友党要么是朝中高官要员,要么知县举人,要么是教授文人,可以想象杨举人当时也可能为官不低,职位颇高,当然财源滚滚。
枯年,本以为只是年代久远的意思,不曾想还代表具体的时间——80年,(感谢@搬螃蟹 @碧云天)查度娘如12345678、0分别是十、廿(nian)、卅(sa)、卌(xi)、圩(xu)、圆、进、枯(ku)。
涨知识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867124/c86905a51c15f4c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