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彷徨读后感

彷徨读后感

作者: 听月_ | 来源:发表于2020-07-11 19:48 被阅读0次

【彷徨】

  彷徨于天地之间,终将呐喊。《呐喊》与《彷徨》这两本书总是被编成一本合集。两本小册子放在一起,名字中间被用“·”隔开,书似乎就有了一种淡淡哀愁的味道。

  我手里的这本合集中,将《彷徨》放在了中间,而《彷徨》的第一篇文章便是讲那位被我们熟知的祥林嫂了。从干活麻利快速,让人赞叹,到那“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只经历了一次婚礼和一次死亡。

  她从家乡瞒着家里人偷跑出来第一次给别人当女工,只是为了逃那一次婚。可是最终还是被家人抓了回去。而到最后,丈夫和儿子却齐齐地死了,儿子死的尤其惨,被她总念叨在嘴上。于是,她又回来给那家人当女工了。可是这次却让那雇主和读者一起地失了望。第二次工作她好像失了魂一样,什么都做不好,而且大半是因为“克夫寡妇”的关系吧,雇主一家有时候也看不上她,不让她准备祭祀。她便到处地去讲自己儿子的惨状,讲了多次,别人都要背下来了,她还要讲。甚而至于被别人嘲笑,她也要讲。久而久之那里的人都养成了嘲笑她的喜欢,见到她的时候一定要拿她来找找乐子的。以至于她越来越精神恍惚,雇主家也不要她了。

  祥林嫂一开头的形象其实是很恐怖的。她拿着个乞讨碗问鲁迅:“你说,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再加上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的脸庞,实在是吓人,晚上看是会导致背后凉飕飕的,然后非常有可能做噩梦。然后鲁迅才从祥林嫂一开始的形象说起,讲到最后“祥林嫂死了”。我们都知道祥林嫂是去见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了。

  而导致祥林嫂变化最大的两件事,作者却并未花很大的笔墨,大部分通过了路人的口来说。那么祥林嫂这一女子的前后改变难道仅仅是因为那两件事情吗?因为她的婆家?我觉得,雇主、拿她的痛苦当笑料来说的人其实也有责任。她自己说不定也要背负一部分责任,拿自己的痛苦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对别人说,即便是最为善心的老太太到最后岂不也是“不会流泪了”吗?在施加暴力者和冷眼旁观者,甚至于落井下石者之间,她的心灵承受不住多方面的压力了,最终乃至于崩塌。活下去的希望只是为了知道:“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一旦知道了作者的答案,即使那答案有些不清不楚,但在她的心里,已经让“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这一想法变得越来越真实和更有可能,以至于最后的悲剧发生。

  可是,我们连祥林嫂到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相关文章

  •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 ——2018.2.4 投身工作后首次写读后感,有点彷徨,也有点莫须有的充实。 最...

  • 《彷徨之刃》读后感

    《彷徨之刃》读后感 看过东野圭吾许多推理小说, 采用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而《彷徨之刃》打破常...

  • 彷徨读后感

    【彷徨】 彷徨于天地之间,终将呐喊。《呐喊》与《彷徨》这两本书总是被编成一本合集。两本小册子放在一起,名字中间被...

  • 彷徨读后感

    现代文学的书上讲,《彷徨》时期的鲁迅真的很彷徨。他饱受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犹豫、孤独、绝望……充斥着他的日夜...

  • 《彷徨之刃》读后感

    长峰的女儿在看完烟火大会后彻夜未归,几天后在野外荒川的河边发现了她的尸体,当长峰和刑警都没有任何头绪时,长峰接到...

  • 彷徨 彷徨

    宜院的秋往往来的不知所措,走的无影无踪。在不可触及的瞬间,仿佛已流逝,到冬天。其实,我们依然在深秋里挣扎。 习惯了...

  • 彷徨彷徨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彷徨,彷徨。 心无所依,流浪流浪。梦中你可曾有方向,就是渺茫,也要前往,那是精神栖息,贫瘠...

  • 《彷徨少年时》读后感(1)

    《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 黑塞是我喜欢的作者之一,他的荒原狼...

  • 57/100 彷徨

    《彷徨》读后感 11个短篇,不到100页的小书,曾被要求在一知半解下“背诵全文”的鲁迅。再次读来,最有感触的不是读...

  • 彷徨并不可怕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

    说实话,黑塞的作品并不好读,抛开翻译的流畅问题和浓烈的个人语言风格问题,他的作品往往都侧重于大篇幅的心理描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彷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ai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