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10点左右,在上海卢浦大桥上,发生了一件让人心痛不已的事。
上海一名17岁男孩,在学校跟同学产生矛盾,坐在妈妈车上,不知道说了多伤人的话,男孩突然冲出汽车后座,纵身跳下大桥。
母亲有实图去拉住孩子,可惜结果令人心痛,男孩离开了人世。
短短几分钟,一条鲜活的生命瞬时消失了,视频中其母亲捶地痛苦的画面令人心痛不已。
爱之深,责之切。父母心,儿女情。天下父母教育儿女的方式千千万,一样的都是爱的集合,男孩跳桥事件应让更多父母反思——爱儿女,是否也要通过子女能接受的方式去教育?
人生不易,尊重生命,亦尊重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生命。
1
管理好情绪, 好好说话
“你再说我跳桥了。”
“我停车,你跳啊。”
跳了。
然后呢,孩子没了,留下一个撕心裂肺痛哭的母亲。
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是坏的,有的,只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因为中国有太多奇葩父母,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一个举动,一句话,会毁了一个孩子的人生。
视频中的母亲把车辆停留在大马路边数落孩子的不是,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不是男孩跟同学有纠纷,而是自己母亲说话的言语,导致小孩负面阴影习惯性影响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
很多父母都自称重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素质的言传身教。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温和的脾性,就是最好的教育。
好脾气,好性情的父母,才能培养一个有良好心理结构,有乐观心灵的孩子。
为人父母的,换位思考去听听孩子的想法,蹲下来,平等地跟孩子说说话,可能大人跟小孩有分歧时,更能知道对方的想法,而不会发生过激的后果跟不该发生的伤害。
语言这东西,在表达爱意的时候如此无力;在表达伤害的时候,却又如此锋利。
我们的嘴巴跟眼睛,是用来分享幸福,传递爱与美好,我们的情绪是用来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管理好情绪,好好说话,生人,也要懂得育人。
2
孩子的抗压能力,来自父母的原生家庭教育
“高三学生因压力太大,选择跳楼轻生。”
“大学生因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喝农药自尽。”
这种事情发生,令大多数人悲叹年轻人对生命的不珍惜。
也有很多人说现在的小孩娇贵得很,打不得,骂不得,一点小压力,就寻死寻活。
生在中国,学历跟考证,对于一个孩子人生道路发展确实是重要的一笔,但是真的不是一个孩子的全部。
有多少孩子听过自己父母说过这样的话:
“你什么都不要管,学习是第一位。”
“你从小就学习不好,长大之后你一定死路一条。”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比你优秀,你看看你……”
在当下中国,考出成绩才是正确的道路,大多数老师早已忘记了教书的意义,在他们眼里教出科科百分才是他们的骄傲,而作为家长,成绩是他们早谈夜谈的话题。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孩子的抗压能力,在孩童期间的形成实质来源原生家庭的影响教育。
其实,孩子简单的一眸一笑才是对社会最好的报答。
曾经有个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他说:"把兴趣激发出来,就变成了爱好,把爱好激发出来就变成了特长,把特长发挥到极致,你就成为了天才."
什么是孩子的兴趣,只有在父母的鼓励下才能萌芽。
龙应台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让孩子读书是好事,所有父母都让孩子好好读书是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过得比现在好。
但是作为父母,自己应该合理得去引导孩子主动去学习,去爱学习,让孩子明白: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分数,而且让你今后的生活中学会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到答案。是为了让你今后学到人生的难题跟瓶颈时,能够有宠辱不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跌宕。
3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不含敌意的坚决,是最好的界限原则。不带诱惑的深情,是最好的爱的态度。
教育孩子,请不带敌意的拒绝以及不带敌意的管教。
愿这种跳桥事件不再发生,愿这位17岁少年在另外的世界,没压力。
娴哥,遇见吧啦签约作者,95后伪文艺吃货潮州人。写自己想写的文,见自己想见的人,不谙世事,依然抱有勇敢与期待。个人公众号:娴哥的night tim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