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我很赞同李笑来老师的一个观点:
即使暂时不知道学一样东西有什么用,但是知道学了肯定没有坏处。
我跟老公辩论某个相关问题到白热化的程度时,抛出这句话。讲道理的老公无法辩驳,只能说这倒是真的。
学习,是一种必要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活动。它不但让我们存活下来,还让我们不断进步,视野开阔,感到生命的有趣。
学习也是我们每个人,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抑或是老人嘴里常念叨的一个词。那么究竟什么是学习呢?
今天,我想思考学习的概念,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认为每天的学习就是阅读、考证等,但是却无法评价和衡量这些事情对我的生活究竟有什么积极的影响。仅仅是为了缓解焦虑,害怕落后吗?那不就是一种心理安慰吗?
如果我不清楚学习的概念,而盲目地进行自己认为的“学习”,那即使再努力也是不会进步的。就算有进步也只是运气好,而不是自己付出判断力和思考力得来的。
经过思考我初步得出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有明确的目标的对实际生活某一方面有帮助的活动。
单纯的阅读不是学习,你阅读之后有要完成的特定任务,那就是学习。比方说,讲某个概念给别人听懂,写出一篇观点分析的文章,那就是学习。这样一来,你就不能因为自己读完了一本书而洋洋得意的说,我“学习”了一本书。因为你的成果完全看不到。学习的成果要留下证据:看得到的,听得到的,能给人客观的反馈的。
如果学习的理论没有用到生活中,那也不能算学习。充其量只能算“学”,半吊子的学习。如果不能让自己生活整体上或者某个方面变得更好,那不如不学,这部分时间不妨用来锻炼身体、游山玩水去了,
所以学习务必带有功利性,要有切实的好处。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姐姐考过了CPA,当时我爸爸就让我去考。我觉得技多不压身,也抱着试试的态度,每天用业余时间去学,即使自己是数学专业,也学得很辛苦,考了两门也都低分通过。最近突然想把剩下的四门考过。
买书,定计划,结果自己每天很辛苦,压力也很大。
虽然我相信自己努力加方法一定能考过,但是,我忍不住思考,这样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当会计做审计吗?问了问姐姐,算了吧,我还是当我的老师吧!
我有能力进入更大的平台吗?就算进了,也绝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身体不好天天熬夜加班,头发要掉成秃子了。
那我还干什么非要学这个东西呢,证明自己?可是,也不见得有这个证就马上乌鸡变凤凰了。单单有学历,有证,没有能力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所以我考虑再三,决定放弃考CPA证。因为这并不是最需要的。不得不承认,CPA的学习后来帮助了我理解金融和经济方面的知识,对于我研究企业财务报表也有一定的帮助,但这都是始料不及的好处。
而我现在最需要的,一是健康,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二就是金钱,受老公和一位007战友的启发,我可以选择考消防师进行挂靠来获取被动收入。
有了这两样,我才能有底气去说成长。
因为有目标,学习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学习的功利性可以帮助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有用的地方。
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