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为“韩素音”,乃“汉属英”之谐音,表示我乃中华汉族人,今属于英国者。
韩素音,父亲周映彤(1883~1958),四川成都郫县人,名周炜,号映彤。他是铁道部总工,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著名作家韩素音之父,冯玉祥的朋友,妻子玛格丽特出身比利时贵族家庭。
——
《瑰宝》中时时出现的景物描写、抒情段落都是优美的诗篇,饱含深情与哲思。在当今世界,像她这样能用英文写作并能在西方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华人寥寥无几。
在西方,韩素音几部自传性质的作品已成为西方读者认识中国、理解中国的经典读本。(英国《观察家报》)
韩素音的主要作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生活和历史,体裁有小说和自传,先后出版了约40部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的作品陆续被翻译介绍到中国。
外交
韩素音跟新中国领导人交往密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多次接见过她并进行深谈,被誉为是继史沫特莱、斯诺以后,第三位与中国结下深厚情谊的外籍作家。
上世纪 50-70 年代,她与陆文星多次来到中国,为重修中印友好关系做了许多工作。在中国时,她是陆文星的翻译,到了印度则反过来。她还被称为周恩来与戴高乐之间的“特使”,许多国家也把她当作了解中国的渠道。
韩素音的作品包含着真实又富文采的回忆与记述,成为了西方读者认识中国、研究中国的必读作品之一。其自传体小说《瑰宝》(A Many-Splendoured Thing)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1956年据此改编的电影《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中译为“生死恋”)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韩素英本人担任编剧)。
韩素音(1916— ),本名周光瑚,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先后在燕京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就读。一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作品有自传《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小说《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1956年,据此改编的电影Love is a Many-Splendoured Thing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现居瑞士。
已出版了十七部著作,以五部自传性著作最受欢迎:《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凤凰的收获》
1980年代以来,韩素音的作品陆续被翻译介绍到国内,如自传《伤残的树》、《无鸟的夏天》、《凋谢的花朵》、《吾宅双门》、《再生凤凰》,小说《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迷人的城市》及传记《周恩来的世纪》、《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
——
《无鸟的夏天》 ,作者:韩素音,《无鸟的夏天》是韩素音自传的第三部,记述了1938-1948年作者的个人生活、交往史,其间穿插着广阔的社会历史风云。作为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之女,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四川美丰银行总经理的侄女,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燕京大学的学生,获得庚款留学资格的中国学生,韩素音及其家族有机会与冯玉祥、蒋介石、戴笠、刘湘、李颉人、龚澎、周恩来、毛泽东、冯亦代、叶君健、季羡林等各级各类人士交往,其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使其自传完全超越了一般人自我表现的范畴,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广阔的文化视阈和深厚的民族内蕴。跨越欧亚两种文化的写作背景使她的叙述语言既具备一种试图同时融入两种文化之中的焦虑和冲动,也具备一种游离于所叙述对象之外的冷静。
韩素音当地时间2012年11月2日中午于瑞士洛桑家中去世,享年96岁。韩素音是英籍华人女作家伊丽莎白·柯默的笔名,原名周光瑚,1917年生于河南信阳。主要作品取材于20世纪中国生活和历史,有《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5 部传记著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