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90(6.21)论语21

^-^290(6.21)论语21

作者: 呆耳朵 | 来源:发表于2022-06-21 17:36 被阅读0次

《论语·宪问》

14.6:

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中也许有不仁的人吧,但小人之中却不会有仁人。”

解说:君子和仁者之间有差距,犹未能备,君子还有修炼的空间;小人跟仁的方向是相反的,余秋雨先生说过小人的3个特点:见不得别人好,不怕麻烦别人,办坏事效率高;像欧阳克、欧阳锋这类人;说明选择人生的方向是很重要的;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首先是要选对方向,方向错了,做什么都不对。

14.7:

原文: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孔子说:“爱他,能不以勤劳相劝勉吗?忠于他,能不以善言来教诲他吗?”

在教育孩子或者教育学生时,绝不要把他们当作温室里的花朵,爱他们,就要舍得放开他们。给他们阳光和微风,也要让他们能感受到雷霆雨露。一味地宠溺只会让他们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如适当给点压力,让他们做点家务、多多锻炼,品味一下人生百态、世间疾苦。宝剑锋从磨砺出,他们终将成长为茁壮、坚强的“大人”。推荐你读《爱、金钱和孩子》

对孩子:如果爱他,放手让他去劳动、劳作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忠告,让他们成为“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等。

对领导或同辈、长辈:如果爱他,会想着多为他们做点什么,如果他们犯错,会进行劝诫等;

14.8:

原文: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孔子说:“郑国制订外交文件,由裨谌起草,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子羽修改,东里子产作加工润色。”

早在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便已经懂得了团队的奥义。子产当政时,郑国每制定一份文件,先由裨谌起草,然后另一个大夫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外交官子羽再对其加以修饰,最后交由子产润色后正式发布文件。子产身为领导者,让每个人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着作用,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优势,从而有效避免了出现思维盲区。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我们现在的组织中也应当借鉴,用好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合作的工具,发挥出集体的力量。推荐你读《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

解说:子产是个名相,从制订文件这几个步骤可推断出郑国不是一言堂;每个单独的人都有思维盲区,思维惰性,所以为什么要集众人之智慧,从多角度、维度出发,发挥集体的力量;

从解说不难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单打独斗已不太适应当下的创业了;

14.9:

原文: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有人问子产是怎样的人。孔子说:“是宽厚慈惠的人。” 问到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 问到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只能吃相粮,却至死没有怨言。”

解说:孔对3个人的评价;对子产的评价是惠施于民,惠人;与子西之间好像有过结,于是孔顾左右而言他;对管仲是称仁的评价,对管仲的评价很高。

说明管仲当时的管理或处事水平很高。

相关文章

  • ^-^290(6.21)论语21

    《论语·宪问》 14.6: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译文:孔子说:“君子之中也许有不仁...

  • 韩免

    6.21更新现货 女神洁面 80 资生堂蓝胖子 235 蓝风铃 290 珂润水乳 滋润195 珂润水乳清爽 195...

  • 阅读日志,第21篇

    【自我提升,21《儒林外史》第15回】6.21 听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那我刚好用简书阅读打卡了21天了。 今...

  • 每日《论语》——第37天

    雍也第六(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每日《论语》编辑:曹友宝 【原文】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

  • 人,生而平等吗?

    ——极光三人行0124 【引子】——今日晨间跟读论语如下: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

  • 百日成长学习(25)

    今日成长分享:今天老师分享的是《论语》的6.21和16.09,阐述的是不同的人学习的境界不同,强调了学习圣贤文化的...

  • 【论语导读】6.21因材施教

    6.21因材施教 上一章讲学习的三个境界,紧接的这一章《论语》雍也第六篇第二十一章讲人也有三种层次,教育要区别对待...

  • 《论语》共修(八十)知之、好之、乐之:为学有三重境界

    《论语·雍也》知之、好之、乐之:为学有三重境界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1...

  • 历史纲要‖唐朝

    第十五辑 唐朝(618—907) 290年,21帝。 背景: 1.远祖:战国末期,秦将李信。 ...

  • 290、闻与达(《论语》颜渊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90(6.21)论语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ke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