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广西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村里的很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那时候,从村里到乡里,从乡里到县里,10公里的095乡道和632县道,从泥巴路变成现在的水泥路,沥青路的变化,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小的时候,我记得是三年级的暑假,我住在外婆家,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那时候太阳很大,我和小伙伴们在泥巴路上玩耍,每次只要有汽车飞驰而过的时候,总喜欢去追赶那尘土飞扬的车,也不怕吸入灰尘。
下了雨过后,路基本都成了真正的“水泥路”。天气放晴的时候,路上的水还没有干,成了泥路,雨大的时候,路上到处都是水坑,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大人们笑着说:这可真的是成鱼塘,可以养鱼了,泥巴路就成了名副其实水路。
我也记得,舅妈家的小卖部当时开在马路边,许多时候我都见她拿着水龙头,接上软管,用手按压管子,将其分成两个小口,等水龙头一扭,水就像从花洒里喷出来的一样,全部落到马路上去。
路上的尘土马上被水和成小土堆,汽车往来倒也没有那么多尘了,但是整个地面都是湿湿的,还特别黏脚。
有时候经常在县里和村里来往,我每次都会晕车,一次,和外公一起坐着放满了石头的小卡车,那时候,卡车不能载人,但是又没有别的交通工具,老人家和司机好说歹说,终于司机同意让我们坐在后面的石堆上,载我们到县里去。
路不好走,加上车门关紧,狭小的空间里,我又开始晕车了,头枕在外公身上,问怎么还没有到,老人家看出来我不舒服,就笑着安慰道:还没有过那个大水坑呢,等车翻腾一下,我们就到了。
于是,在很长时间里,我都认为只要车过了大水坑,才算到县城。
老家在山区里,夏季最容易碰到山体滑坡,不过家里人对这种现象似乎见怪不怪,毕竟每年都在发生,有时候在路上走,看到远方黄黄的一片,像瀑布一样垂下来,就是山体滑坡了。
这也是一年中泥巴路遇到最困难的时期,万一碰到运气不好的,滑坡刚好把土堆冲到路上,那这一天就休想去到县里了,有的得赶回县里的话,就走过长长的路,绕过湖南那边才能出去。
那时候没有什么大型推土机,挖掘机来帮忙,碰上了夏季的山体滑坡只好村里和各家齐商量着,找个清闲的日子,家家户户派出一个劳动力代表,带上工具,挖的挖,挑的挑,得大汗淋漓干上个一两天才把泥土搬完。
小孩子们,总是热闹的,每天吃了饭也会去给大人们加加油,打打气,或者在土堆上玩,总要被大人们训斥一番才肯乖乖下来,但只要没人认看着,立马又溜到土堆里玩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老家,刚好遇到很大的山体滑坡,就出现在学生们上学的必经之路上。
那个地方土质松软,植被少,一场夏季暴雨过后,全部掉到马路上,学生们没办法只能绕着长路去上学,有些学生因为路滑,直接摔倒泥地里,成了小泥人。
但在2004年后,村里的日子似乎慢慢红火了起来,摩托车多了起来,在尘土飞扬的泥巴路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车。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老家居然有施工队来帮忙修公路,就这样,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石子路,但是石子路依然是坑坑洼洼,车走在上面,还是摇摇晃晃。
也不知什么时候,又有工程队来修路,这次听家里人说是政府要搞村村通公路,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免费给我们修起了公路。
随着村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路的要求也在变高,政府对村里的公路进行了加宽,降坡,平整,硬化,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利。
去年回老家,发现去往村里的路还在翻新,说要做得更宽,而且现在从县城到村里还有专属的公交车,车费不超过10块钱,沿途路过的村庄都会停。
过年时和妈妈走在老家的公路上,我惊喜的发现老家的路上还装了路灯,据说是太阳能的,不耗电,灯开起来的时候,像小阳台那么亮,人们再也不怕走夜路了。
现在村里的村民们,都搞运输,做生意,稻田养鱼,科技种植茶叶,许多人都在县里买了房子,买了汽车,日子也越过越好。
求学在外,我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家乡不同的变化,从泥巴路到沥青路,从木房子到小洋楼,改革开放40年的繁荣,我们真真切切享受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