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是如何学习的》摘抄 - 草稿 - 草稿

《人是如何学习的》摘抄 - 草稿 - 草稿

作者: 智俨 | 来源:发表于2021-11-23 15:40 被阅读0次

            这是,心理学终身教授,美国约翰D布莱斯福特写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开篇问道,在你的人生经历中,哪位老师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给过你最大的启发?人的学习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学得更快更好?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我们怎么能够评判一个学校到底教的好还是不好?我们整天给这个孩子挑学校,好像是哪个学校更有名气就更好,或者哪个学校上大学的人更多就更好,但实际上他们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反应出来这是不是一个真的懂得教育、理解教育本质的学校。所以这本书其实是非常实用的。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然后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便于人与人的交际与合作,然后产生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模式。这就是这本书总体的目标,在20世纪初,我们的教育的核心基本上就是读写算。我们说这个人接受过教育,能读书,能认识字儿,会算算术就够了。所以长期以来,人们的教育就只是停留在这些技能层面,读写算这些技能。但是到现在你会发现,同样是会读写算的大学生毕业了以后,他就业的方向千差万别,甚至有很多人干着一些根本不需要读大学也能够干的事儿,人差别怎么会变得这么大?因为现在的教育的复杂性提高了,所以我们所要追求的教育目标是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批判性的思考和阅读!

        什么叫批判性的思考阅读?有一本书,叫《思辨与立场》,就是我们得能够学会反思,学会看到自己跟他人在思维当中是不是有不同的地方。这种批判性的思考的能力是我们要通过教育来传递,教育还包括清晰有力的表达。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事儿能够跟别人说清楚。第三个呢,就是解决科学复杂问题的一些能力,这个都需要我们在教育学两个层面不断的进行反思,这是新时代对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所以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这个方向来展开的。

          这本书的开篇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隐喻。这个隐喻带来了本书的第一个发现,什么隐喻呢?说有一条鱼呆在池塘里边儿,他就很想知道池塘外边的世界到底什么样儿。结果他有一个小蝌蚪朋友变成青蛙了,蹦出去了,他就跟那个小蝌蚪朋友讲,他说你出去以后回来啊,你跟我讲讲外面的世界到底什么样。然后这个小蝌蚪变成青蛙跳出去了以后呢,看了一圈儿光怪陆离的世界,就回来跟他讲,说哎呀,我见到一个动物叫奶牛,奶牛什么什么样儿。然后在这个鱼的理解呢,奶牛就是着长着两个巨大乳房的鱼,所描述的奶牛和这个鱼所想象的奶牛是完全不一样。然后说我见到了人,这个人可以走路,可以在路上走,在这个鱼的理解看来呢,就是一个动物,再用那个鱼鳍在路上走路。就这个隐喻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你没法告诉鱼外边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鱼理解所有外部世界的东西都是从鱼的出发点来理解。这个叫做什么?这个叫做前知识,或者叫做前概念。这是本书的第一个大发现,就是他的所有研究是基于对前概念的理解才能展开教育。

            最典型的前概念是什么啊?比如说小学老师教小孩子们学地理,告诉他们一句想当然的话,咱们作为大人我们都知道啊,小朋友们,地球是圆的。你看,这话说错吗?没说错,然后你让小孩子画地球什么样?小孩画出一张煎饼。就是因为小孩儿感觉到地是平的呀,他从小没有感觉到地球是个球,他觉得地球是平的,然后这时候你告诉她地球是圆的,那么他的想象就是一个平面的圆,这个在很多幼儿园、小学里面都会出现,这个就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孩子的前概念,所以我们自己觉得我们讲的很清楚,我们讲地球是圆的,这个没错,孩子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所以对于教育来讲,我们一定要能够搞清楚,被教育者的前概念到底是什么,这个是今天教育的一个前提,所以大家去记住鱼的这个隐喻哈,你就知道第一个发现——前概念有多么的重要。

          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够做单向的输出,如果无法建立在对方的前概念的基础上来互动的学习,你是没法准确的传达一个信息和知识,这是第一个发现。第二个发现就是了解原理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这是这些专家们发现的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过去觉得学东西呢是我怎么做你怎么做,跟着学就完了。所以过去的很多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都是手手艺人,匠人的那个手艺越传越差。因为他没有理解原理,他只是学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在传递的过程当中,你就是会不断的减少,越来越损失,所以传着传着最后没有了,那真正能够带来成长的叫发挥,发挥这件事情在教育学里边有一个词儿叫做迁移。所以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被教育者能够更有效地迁移。

    比如:你在这个课堂上学的加减乘除。你回家以后能够算账,哎,你能够把它用到公司管理,能够用在各个领域内,这个叫做迁移的、迁移的能力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你得懂得原理,而不是只看药学院的懂得技术。这个就是我们说这本书的第二个支柱,第二个发现的点就是了解原理,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第三个,这本书的发现是什么呢?就是元认知很重要。要知道什么叫元认知啊。我们曾经讲过一本书,叫知识大迁移。知识大迁移就是专门讲元认知这件事儿,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就是你知道很多事儿,这个叫做认知,你了解这些东西,但是你了解自己了解多少这个东西,比如说你说我懂教育,我对教育是懂得啊,你知道教育的三个规范行了,那么你知道你所知道的这些教育的规范。大概占教育的知识的百分之多少呢?你的认知水平大概相当于人类的前百分之多少?就是对你认知的认知的这种能力叫做元认知。这个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我们讲一个很著名的效应,叫达克效应。当你对自己的无知是无知的,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反思,你就不会反省,也不觉得自己需要学些什么东西。我说这个时候大家有没有想到,你们身边有很多人,你劝他读书,他说我不需要。我见过很多人张口就说,我都懂,就是因为它没有原任职。他没有对自己认知水平的这种评估,而这个元认知,用元认知来安排和规划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迁移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迁移,就是为了能够从原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所以这三条儿是本书,经过了那么多的研究以后,最重要的三条发现,那么沿着这三条发现,接下来看。怎么认识学习者和学习这件事儿?他怎么样学习的?这个过程的切入点在哪儿呢?

          专家能够发现很多我们普通人注意不到的信息特征和模式。这个叫做心理表征。什么叫心理表征?就是当你是一个专家的时候,你不过脑子,你就能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举例:我的警察朋友在路边儿抓着一个就喝醉了酒闹事儿的一个人,然后我们其他人束手无策,你知道我们这帮秀才遇见兵,你根本没办法,只能往后躲,那人在那儿瞎闹,拿着个酒瓶子乱扔,我那个警察朋友过去,连你掏手机的这个时间都没有,我们想拍啊,准备掏手机,他已经捆好了,就是这一套东西对他来讲,不过脑子不用想上手就做,这个叫做心理表征。就是当你对一件事情熟练到这种程度的时候,我们说这是你具备专家的特征,好像最典型的就是下那个国际象棋的人,国际象棋的人一看这个,其还剩那么多不呢,他说你输了。他能看到你输了,就是我们普通人觉得我还这么多字儿呢,我输不了。但是他已经判断你肯定是输了,因为人家能够看出这个东西。所以专家的第一个特点是它具备超强的心理表征能力,就是能够注意到普通人注意不到的信息特征和模式,一看就明白。

            给你讲一个神奇的事情,二战期间,一个苏联的军官看到一群海鸟朝着这个岸边儿飞过来耍,一群海鸟朝着岸边飞过来,他马上就叫人说,赶紧架大炮,朝海岸打。其他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他说潜艇来了。这就是她的心理表征,就到这种程度,德军的潜艇从底下开过来,德军经常用潜艇,攻击岸上的人,他会经常冲到岸边儿,然后打你,那他怎么会知道呢?因为潜艇在水底下这么一走,快速地走,一脚动起来,水里的鱼呆不住了,水里的鱼呆不住了,就会往水面上冒,鱼往水面上冒,海鸟就会跟过来吃,所以他看到一群海鸟这么飞过来的时候,咱们的第一反应是拿面包来喂鸟,对吧?人家作为专家,人家的反应是赶紧开炮呢,这就是专家,所以各行各业都有类似的专家,这很酷的一件事儿。你跟你跟运动员聊天儿,你跟医生聊天儿,你会觉得,哇,这太神了,就是什么都知道专家。第二个特征呢,就是专家对知识学科的理解深度跟一般人不一样。他对这个东西的理解深度比你深的多,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呢,就是专家的知识,不能简化为一些孤立的事实或者命题,而应反应用的情景,你让普通的新手做物理题,他是学哪张用哪张的方法,他就刚学过这个,就你考的可能是这个,然后那个瞎跑的,坐那物理题,做物理题最容易错的是什么呢?你如果有经验的话,你就知道是用错公式了。但是专家可以灵活的调度各式各样的公式。

        第四个就是他能够轻松地提取重要的内容。大家记得讲苏东坡传里边有一段很有意思,就是苏东坡的继任者,同样是给皇帝写那种文章的,这个人就问那个助手,他给苏轼也当过助手,说他的文章跟我的文章差别大吗?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他写得好呢,我写的也不差呀,然后他那个助手讲,说您写的是不差跟他差不多,但你俩还是有区别,这个有什么区别,他说苏东坡从来不查书。就苏东坡写什么东西,提笔就写,从来不查书,你都每次都要翻半天字典,你这水平差点儿,对吧?所以专家的这个第四个特征,能够轻松的提取很多重要的内容。

        第五个特征,他特别熟悉这些东西,但他不一定会教别人。就是千万别把专家跟教师混为一谈,我们上中学时候遇到过这么一位,我们学校那时候,分来了一个北师大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我觉得这厉害了,我们学校没有这么高学历的,这种厉害的人来了,第一天我们上课进来,我们说完老师好坐下,他就拿了一个尺子上画了一个大圆圆,完之后的话画三角形,学生不懂得干嘛呢?后来我才理解他在画正弦余弦的道,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因为老师不跟我说话呀,老师一句话都没说,然后一直把那个图画完,他扭过头来看着我们,特别无奈,他说这个你们都懂吧,这个特简单,这个不用多说了,然后拿板擦一擦,走了。就是我们刚才说这什么课呀,这是完全不明白,后来这个老师被开了。就是,虽然他是一个高材生,他数学肯定没问题,我知道他学习很厉害,因为她是我姐的同学,所以我对他很有期待,结果没干几年走了,因为他完全表达不出来该说什么,他觉得这还不懂吗,图都画成这样,你还不懂吗?看这个就明白了,走了。所以呢,这节课在我所有上过的课程当中印象最为深刻,遇到了一个根本没有说话的老师,对吧,所以特别好玩儿,所以他不一定会叫别人专家的。

          第六个特点呢,就是它有应付新情景的方法,并且灵活多样。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专家的话,你会发现遇到了不同的情境你都可以处理,就像一个好的医生,无论在哪里,你要救人都可以。这就是我们说这个优秀的专家的六个特征。

          所以当你做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做件事做到专家的这个水准的时候这六条儿基本就都符合了。再往后自动化,自动化就是你想摁住他摁不住,比如说你现在上去开车,我让你假装不会开车很难,像假装不会看着很难,因为你就会不自觉的把那个知识提取出来,就是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学习知识以后,最后达到近乎自动化。这是对教学的一个启示。

        还有就是怎么有效怎么有效的让这个专家能够把东西说清楚呢?有一个教学方法叫做用新手来挑战专家。就是你找一些优秀新手,他对这一行完全不懂,但是他作为一个优秀新手,他在别的领域里边很强,那么让他来挑战这个专家,说这个事儿怎么办,那个事儿怎么办,有什么问题。这时候你才能够发现新手的盲点到底在哪儿。我们很多老师就是不能够理解新手的盲点。就像我那个数学老师一样,但如果能够让人不断的提问,来挑战这个专家的话,很有可能能够帮助专家把这些知识转化出来,让大家能够更容易理解这件事儿。

          第五个就是适应性的这种专业知识,就是这边举了一个例子哈,说日本做寿司特别好的很多老师,他教出来的学生特别标准,只要你跟着老师学习,你一定能够做出标准化的寿司。请问这是不是一个好的老师对吧,它能够保证你的寿司是标准化的。然后另外一个老师呢,被大家封为更厉害的叫寿司之神,为什么呢?它能够根据进来的这个人做出寿司。啊,这个人应该吃什么样的寿司,我我现场发挥,根据今天的情境,根据今天的这个食材,根据你们的心情,你们穿的衣服,给你们调配,做出不同的寿司,那这个叫做这个是硬性的专业知识。

        具体的方法,第二个就是学习与迁移的关系,就是人们学习是要在四个方面实现迁移。第一个方面要从概念到概念的迁移,比如说你在这儿学了一个边际成本的概念,你在经济学的课堂上学一个边际成本的概念,那么,请问你能不能够把这个边际成本的概念迁移到社会学领域里面去。或者迁移到你的工作当中去,迁移到你的创业过程当中去。当你能够做这样的迁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东西好有用啊。有一本书叫指数型组织幂次法则,当你把这个指数型组织的幂次法则理解了以后,它只是一个概念,你能不能够从这个概念开始迁移到人类社会的结构,迁移到新闻传播,迁移到这个北京的大堵车,迁移到这个地震的发生,这个就是从概念到概念的迁移,然后还有就是从学科到学科的迁移。

          第三个,从学年到学年的迁移。就是很多孩子这个学年学的东西,到下一个学学没用了。你看我们过去经常这样,尤其上大学以后,一个学年就把这个学完了,所以你在大一的时候学完了这个大学物理,等到你大四毕业的时候,这事儿也跟你没什么关系了,大学物理跟你没什么关系了,你从一个学年没有迁移到下一个学年对吧?还包括这个从校内迁移到校外,你在校内学的东西,能不能够迁移到学校外面,这四个方面的迁移是对于我们这个教育最大的挑战。

          这里边儿牵扯到的要素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学生对于原来学科的掌握程度。我对过去认为足够熟了以后,你才能够迁移,所以第一个就是对于原来学科的掌握程度,第二个就是这个人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他是不是理解了,并且他是不是记得住,有的人他迁移不了,是因为老忘。其实这是相辅相成的。你如果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多的跟别人讲,你就能够记得住。你读完这本书之后,不跟别人讲你做笔记没用,这样会忘只有不断的输出,不断的跟别人讲,你多输出,这时候你会记得更清楚,然后这个第三个就是学习时间,足够长的时间才会让你成为专家,进而带来转移第四个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动机将决定着你能够学到的难度。以及你所拥有的社交机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是如何学习的》摘抄 - 草稿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mw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