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焦虑如此严重的大环境下,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随大流,鸡与不鸡之间是个连续统。
即便鸡娃,怎么鸡?鸡到哪种程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三,鸡娃成效如何?怎么样才会出现所想即所得?
01 鸡与不鸡
或许是从事教育的缘故,而且对基础教育也比较感兴趣,平时接触家长较多,确实能看到鸡不鸡娃的分野。
70后老母亲鸡得少,80往后的老母亲鸡得多。可能的原因是成长背景导致的。前者大部分出自多子女家庭,当年成长的社会大环境也相对宽松。而80后老母亲则不少是独生子女。从遗传学来看,后代多则机会多一些,还不至于那么迫切。而独生子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80往后的老母亲自己经历过被鸡的过程,自然轻车熟路,也司空见惯。简而言之,被鸡过的老母亲(或者自己鸡过自己)鸡娃的概率高,散养的老母亲鸡娃概率低。
其次是阶层的分化,中产阶层鸡娃最厉害,担心上不去就得下来,焦虑最重。富贵阶层,或许有家底托着和资源优势,所以还没有那么焦虑。至于低层,受限于经济实力和资源,想鸡娃也不见得能鸡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
02 鸡娃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鸡娃的风险成本显而易见!一则是资金投入。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相关数据指出,我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鸡娃家庭那就更不用说了,据说有些家庭鸡娃一年的投入就达10万/人,有些娃养下来那不得上百万?二则费妈,老母亲使出的劲儿比自己考大学考研究生还大,拼智力拼体力拼精气神儿;三则娃的身心健康。鸡得猛了,还真有可能导致孩子身心俱疲,甚者罹患疾病。去年中科院心理所出的《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5%。到了高中,10个娃里头一个重度抑郁,概率太高了!革命乐观主义者认为,90%没问题!继续干革命!
当然,风险背后也有收益,“希望”本身就足以激励老母亲们!毕竟人活着得有盼头!
03 如何鸡?所想即所得!
《天道》里头有句台词: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丁元英神一般的操作背后是规律的把握。同样,鸡娃的同时就得鸡自己,也就是说要懂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社会运行规律,还得懂眼前这个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所以,盲目鸡娃风险太大。鸡娃先鸡己!或许把握规律之后,运筹帷幄,犹如囊中探物。曾国潘、梁启超才是鸡娃界的高手,鸡得了自己,又鸡得了孩子。无论摸了好牌烂牌,打出去就是好牌。曾公、梁公或许你觉得可望而不可及!《我的事业是父亲》作者蔡笑晚的经验或许接地气一点。
但是比较之后,不免感慨,别光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多出息,就人家鸡娃那股劲儿就得问自己有没有。不说别的,学个才艺,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的接送,娃可能没有输,父母自己就输给人家了。因为坚持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品质。也就是说,规律的把握只是“知”,知易行难。曾国藩那样的鸡娃走的是知行合一啊!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先后出版畅销书《其实你不懂孩子》《学习好其实并不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