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四,只三节课,没有午督班,没有晚托晚自修,本应是最宽松地一天,可以好好的备备课,可以按计划把作文批完。可是,因为班里地几个“小混球”,这一天,让我筋疲力尽,除了上课,啥事都没干上。
咋回事呢?待我简略道来。
昨日,四班一个不像样的男生D被班主任孙老师叫进了办公室,语气态度颇不好,孙老师说他一句,他顶十句,边说还边摇头晃脑,十分不礼貌。我一看这架势,孙老师明显难以驾驭,就多管闲事批评了那男生一顿 ,立时,那嚣张的气焰终于平息了一些。
第三节课我教研活动回来,那男生还在办公室里,态度明显好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也一样,不好好读书的学生也总是混迹在一起,臭味相投。于是,他开始透露各班的小情报。于是,牵出萝卜带出泥,我班那三个“混球”就榜上有名了。
匆匆忙忙,昨天临放学前开始“立案调查”。原以为是同学A和B玩游戏向C借钱买装备,谁知,全不如此。
今个儿一早,接着查案。分别谈话,各个击破。真相是,周日,C用爸爸的手机硬向A的手机转了130元,说是他中午没吃饭,出来再用A的手机去买吃的。A和一群同学正在成校打球,C拿A的手机去给自己买吃的,顺带又请打球的同学,鸡腿汉堡的花了八十多,又花掉了自己手里的五十元现金。C说手里的五十用掉了太多,怕回家被父母骂,A就将自己手里的五十现金给了C。
其他同学打球,C就拿B的手机在一边玩,心里痒痒,羡慕A和B都有自己的手机,于是C回家后又用爸爸的手机给B分两次(一次350,一次50)转了400块,让B在网上给他买个二手的手机,剩下的钱算是借给B的。
谁知,C转钱的事周一晚上被他爸爸发现了。C就让A把130还给他,说否则他爸爸要报警。情况紧急,A一时手里又没钱,C就建议A向四班的D借了130元,把130先还了。A回家拿了自己手里的一百现金还给D,说剩下的三十,A和C一人还一半。
再说C和B。转钱的事被父母发现后,C告诉B手机不买了,让B晚上回家赶快把钱转回去,否则他爸爸要报警。于是B晚上回家赶紧把已经订好的手机退了,把钱转给C爸爸的手机上,分三次,共转了365块。
这是最后调查的实情。
可是,现在的小孩胆大包天,谎话连篇。我从早晨到校到第三节上课,花了两个多小时分别讯问,挤牙膏似的,他们还是避重就轻,并没有完全说实话。只是把三个人所说的连缀起来,事情才基本对得上。但钱数对不上。
只好把三个同学的家长都约到学校来,一点钟到位,又开始“二审”。当着家长的面,真相最后总算水落石出。挨个教育表态,家长替自己的小孩把帐结算清楚,一团乱麻总算清理完了。送走了家长,三点多了,又是两个多小时。
这一天,真要命!
不禁要问,这样的孩子还叫孩子吗?读书的心思连一成也不到,脑袋里就装着吃喝玩乐。家长疏于管理,夜没啥价值观的引导,再这样下去真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