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在扬州不算太有名,不长也不宽,东西约一里长,东接史可法路,西临玉带河,东路口南墙有毛泽东《长征》诗手迹,并排的是,曾让我们这代人热血沸腾的《霍元甲》主题歌词曲,而今立在墙前,再看一遍,浑身上下依然会热血沸腾,长征诗立在这个街头很是特别,却在情理之中,能保留这个路名,当然就可立得此诗,借用名家之言,诗可法,书可法,一点也不为过,如此论来,长征路与史可法路交接相处倒是相当合适。
在扬州停留的时间可谓不短,尤其是史可法路附近,但长征路却是从未涉足,只是在西路口常常看一看路牌,估计是一条新路,就像这个街名一样。那天晚上我不知是从何生出的兴趣,居然不加思索地迈了进去,先是超市、饭店、居民住户,一切都是想象中的样子,走过约几十米,有了一处意外之地,标牌上写着,社区老年人助餐点。我不太清楚具体的运作过程,不过想来还是很温馨的,老有所养就得从这些事情中一一做起。
踱至街东段,街北有一土堆,高过层楼,上有一亭,旁边长有许多大树,两边道很小,堆北几乎直接跟民房相接,有弯曲石阶道三面通向高亭,临街一面砌有人高的砖墙。这显然不是小区公园,应该是个名人陵墓吧,但岭上周边都不见墓碑,也无牌文说明,下得岭来,恰遇一位年轻的蹓狗人,想必是附近住户,便相问,答曰,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叫梅花岭。我心里话,乖乖咚滴咚,梅花岭就在这里呀!待年轻人走过,我又慢慢地上下走了一遍。
隔日又踱至史公祠,原先就已参观过的,因初识梅花岭的缘故,所以再次走了进去。史公的生平、诗文、书法都曾细细观看欣赏过,首次注意到的是一台铸铁大炮,说明文中提到,这台史公亲自监制的铁炮是在安徽发现的,史公的后辈子孙听闻后私人出资购得,并转赠给扬州史公祠陈列,但遗憾的是,如今祠中陈列的这台铁炮只是个复制品,原件已在抗日战争时期丢失,直至今日仍不知所踪。
史公祠内也有一处梅花岭,叠台而成,大概是近代修成,史公时期的梅花岭应该是墙外的那一处土岭的模样,现在的两处梅花岭已被一条长征路和一片居民楼隔开,估计当初的梅花岭还是比较高大的。不过历时几百年,能够留存如此之状,亦可令人欣慰了,尤其是墙外的那一小片,更是可贵,寸土寸金,寸土寸心,官心民心。
网友评论